大家好,鲁迅是如何收藏的?光是中西版画我就收到了12000多张,还买过赝品。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鲁迅是如何收藏的?光是中西版画我就收到了12000多张,还买过赝品。和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鲁迅日记里有一段我看不懂的记载。 1923年9月14日:“下午,我到东单牌楼信义有限公司购买怀鹿木炭,买了五年的器皿。”这“五得”是什么?我还没想明白。即使询问当今最负盛名的收藏家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我第一次读鲁迅日记时,主要关注的是鲁迅的社会、文学活动,以及他的人际交往,而没有关注鲁迅与日记的关系,因为为了注释而注释是非常实用的。注解。后来我渐渐发现,鲁迅的日记里除了藏书之外,还记载了很多古代文物和藏品,其中有一些是字典里查不到的奇怪词语。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审视这些奇怪的人物和藏品。首先,我们从北京、上海鲁迅故居的藏品中发现了很多著名的文物,比如古代泥人、碑刻等。不查我不知道,但一查我就震惊了:鲁迅的藏书出乎意料的大,当时我觉得“惊人”,而且类别之多,让我分不清甚至说出很多物品的名字,更不用说谈论用途了。现在回过头来读鲁迅的日记,我发现鲁迅的日记中有不少与收藏有关的记录。
鲁迅显然很喜欢收藏。 1912年5月,鲁迅一到北京,就被琉璃厂所吸引。据日本记载,他第一次去琉璃厂是在抵达北京一周后。 5月5日抵达北京,12日首次参观琉璃厂:“下午,我和季复、十全、谢赫一起去琉璃厂参观古书店。”我买了一本古书,从此这里就成了他常去的地方。地方。在北京的十四年里,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琉璃厂。鲁迅最初住在菜市口以南胡同的南半边,离琉璃厂很近。去教育部的路上,稍微拐个弯就是琉璃厂。去东城或者北城基本上可以经过琉璃厂。因此,每隔三天,鲁迅的日记中就会出现有关琉璃厂的记载。
有时,鲁迅写的不是琉璃厂,而是“火神殿”,甚至是“化神殿”。此时,他刚到北京不久。他大概是从同乡朋友那里听到了不标准的“火神寺”北方话。曾被误称为“花寺”。火神庙是琉璃厂街东端的一座小寺庙,实际上演变成一个古玩市场。有时日记中还提到“海王村”、“厂店”等,这些也是琉璃厂的一部分。很多时候,鲁迅只提到店铺名称,如“清蜜阁”、“一古斋”、“得古斋”等,都是琉璃厂的店铺。
除了琉璃厂,“小市场”也被提及。说到“小市场”,就是指“小市场”,这是一个自由贸易的古玩市场,往往以路边摊的形式出现,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潘家园古玩市场。天亮之前经常有交易,有些东西可能来历不明,所以天亮之前就交易。当时北京至少有两个小市场。除了琉璃厂之外,离教育部不远的护国寺也有一个小市场。鲁迅也曾到访过那里。
至于我买的东西,那就更有趣了。除了买书籍、碑刻、画册、古玩、纸墨等,我还买玩具。 1913年2月6日是大年初一,“下午我们分散到琉璃厂,所有的商店都关门了,只有很多玩具摊,买了一些东西就回来了。”从初一到初四,我几乎每天都去。大年初四笔记:“下午去了琉璃厂,途中遇见了杨忠和,被引到了花神庙,那里有很多卖古玩的店铺,也有书画,但大多数都是新的、假的。我一周没去那里了……”有时我不得不无目的地去购物。1913年1月2日:“去琉璃厂参观字画。古董店,但什么也没找到。” 1913年1月9日:“走到小市场看街边小摊,没有发现什么可买的。” 2月18日:“我再次参观了火神庙,参观了所有的餐馆,并留下来在那里一直到深夜。”
出土的随葬品也被鲁迅搜购之列:“又从北邙购置古器五件,价值六钱银子,凡人一,猪一,羊一,鸭一, ”(1913年2月2日)第二天,“我又买了两件明朝器物:一头母象,一头德鲁伊,鲁迅后来描述了它们的形状。艺术品现存。鲁迅的购物常常是偶然的。1913年2月5日:“下午我和齐寿山去了小市场,但由于风的缘故,没有停顿,所以我就回来了。当我路过一家古董店时,我看到了一个胆汁瓶,onybean的颜色,虽然它仍然可以玩,但略有缺陷。据说是道光窑的,所以我花了一元钱买的。 “1915年9月16日,我去琉璃厂花了三块银子买了二十支古箭头。” ,鲁迅也一一描述过。这些图画至今仍保存在国家图书馆中。还有大量的石刻,都是在琉璃厂发现的。 1915年11月27日:“我得到了四块拓片,编号为《薛山俱、薛季训、乡宿二百他人等造象》,是日本人托运的,原石是从中国出口的,价格很高,最后我以六块钱买到了。”四块拓片要六块钱,这是非常昂贵的,但鲁迅仍然不遗余力地买下来并进行描画。这些拓片也被保存下来。几年前,我去日本,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看到了中国的造像石和碑文。也许他们在中间?鲁迅藏品有近千件,是原两江巡抚段方生前收藏的。他死后,他们就分散了。鲁迅也在琉璃厂购得。
鲁迅日记中所见的藏品种类繁多。除书刊外,还包括书法、绘画、碑刻、金石、工艺品、器物、兵器、佛经、瓷器、钱币等。以上大类又分为多个小类,总计达四十或五十个子类别。例如,书法可分为手稿、书信、诗词、碑刻等。绘画可分为中国画、版画和西洋画三大类。其中以中西版画最多,达12000余幅。西方绘画中,有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素描等。金石画中,又分为铭文和雕像两大类。还包括砖雕、瓦雕、篆刻等,至于工艺品,就更复杂了,细类也更多,比如古镜等。 1915年3月1日记载:“叶季求救,赠飞鼠玫瑰桃镜一枚,叶上有小圆圈,内有楷书“马”字,据说是铺在地上的。 ……”。后来鲁迅去西安讲学时,买了一种四戏镜。鲁迅还向北京历史博物馆赠送了一面古镜。
鲁迅的收藏中也有一些非常特别的。例如,鲁迅家里就有几把椅子,这些椅子非常厚,甚至笨重。它是由北京“模范监狱”的囚犯制作的。鲁迅的弟子宋林在模范监狱工作,鲁迅请他买下。还有狱中藏品,是1934年鲁迅同门弟子徐勤文出狱后送给鲁迅的。这是1934年“模范监狱”犯人用牙刷柄磨出的牙签末。浙江杭州。让人想起“铁杵磨成针”。再比如剪纸,一般人不注意,但鲁迅也收藏了。 1930年,鲁迅通过德国朋友收藏了两幅剪纸画,保存至今。鲁迅还描述过德文书籍中的图案、花边等,十七页三十多幅图画,大概是编书时用作插图或装饰之用。
2004年,广东一家拍卖公司传出消息,鲁迅收藏的普洱茶膏正在拍卖。介绍信息说,这是清朝宫廷所用的普洱茶。一个精装盒要十块。这是“鲁迅、许广平几十年来收藏的”瑰宝。其中一幅作品由鲁迅之子周海婴老师拍卖。重量为三克。售价为12000元。相关资料并没有描述鲁迅从哪里得到这批普洱茶,但鲁迅的日记中有关于普洱茶的记载。 1935年9月26日:“下午……辛农随他而来,赠他普洱茶膏十块。”辛农·姚克(1905-1991),天才作家、翻译家。作者埃德加·斯诺联系译者。鲁迅非常欣赏他。从北平回到上海时,他给鲁迅带了一盒茶膏。我们不确定这盒茶膏就是本次拍卖会的茶膏,但是姚克送来了十个茶膏,周海婴正好收集到了十个茶膏。数量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也许我们可以据此推测。
一是直接到商店、小市场、集市购买。在北京时,逛古玩市场是鲁迅每天的消遣。有时候没有什么目的,我还是想去逛逛,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买。我经常和朋友一起组团去。
二是商家上门推销。由于鲁迅经常逛商店,熟悉店主,所以他经常有推销员上门推销。最可悲的是,鲁迅的同情却换来了铁孤的纠缠。 1916年6月22日:“深夜有帖子说他失业了,于是他抱着自己的拓片要求卖掉。他觉得不好意思,就以《皇甫驎墓志》元的价格买了一幅。”鲁迅见他可怜,出于同情,给他买了一本。一个摩擦。但那人尝到了甜头,第二天又来了。这次鲁迅不再买了。 23日,他说:“我下午收到了估价,但我不会买。”但路浔终究无法抗拒对方的坚持。 24日:“后来,李先生估计有3种雕像值两块钱。”鲁迅在北京时,对购买古董非常热衷。后来,当他遇到经济危机时,他所在的单位都严重拖欠工资。路浔也减少了购买量,但还是忍不住。 1921年10月,在欠薪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鲁迅得到了60元捐款费的报销。那天他去买拓片,第二天又买了。他太饿了。后来鲁迅南下后,他的兴趣似乎发生了转移,不再买古董了。事实上,南方的古董比北京少得多。到上海后,我很少买东西,但也有例外。 1930年10月11日,鲁迅在内山书店购买了《日本别府温泉竹玩具二:牛若丸一、道家一元五分》。 “道士”已经不存在了,也不知道它是什么。牛若丸是古代日本平安时代一位著名武士的昵称。这件竹刻艺术讲述了牛若丸英勇无畏地降服狂妄的本青荒大师的故事。至今仍保存在上海鲁迅故居的书房和卧室内。
三是请人从外地或外国收集。 1918年2月6日:“丘子元弟在迪化,请立碑,晨送纸三十张,墨一行。”邱子源的弟弟邱子恒当时在新疆督办工作。鲁迅请他立碑,还派人除去所用的纸墨。到了1920年3月,邱子衡送来了一些碑拓,鲁迅挑选了四种收藏。他的朋友史沫特莱是一名德国记者,号码《法兰克福日报》,与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相识。鲁迅让她向作者购买原版印刷品。每一件大约花费十大洋。当时1马克等于0.86元。
第四件是朋友送的礼物。 1917年5月,好友杨心树到山东济宁,鲁迅请他收集当地的汉族肖像画。杨一到济宁,就收集了玉山书院所藏的汉画像拓片,立即送给鲁迅。几天后,杨氏给鲁迅寄去一幅曲阜汉画像拓本。月底,杨又寄来一叠十八拓。这是当时济南山东金石馆所藏的拓片。显然,他已经到了济南。这些拓片对于鲁迅来说是非常罕见的。玉山书院是其旧名,当时已改为小学。 1917年10月5日,鲁迅的好友徐寿昌带来了一块刻有“龙凤”字样的砖拓片。这是当时在政务院任职的陈汉娣(中书)先生赠送的礼物。鲁迅认定它是东魏时期的。 “龙凤”二字是刻在上面的,不是印刷的。砖块的尺寸非常大。陈汉迪花了120元买了它,算是一份厚礼了。
第五,我向朋友要的。鲁迅的朋友中不乏才华横溢的人,如陈寅恪的弟弟陈师曾(1876-1923)。他与鲁迅是从南京矿路学校到日本弘文学院的同学。回国后,他们一起在教育部工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鲁迅多次向他索取字画,他还为鲁迅制作了许多印章。 1914年12月10日:“陈先生来制作山水小框四幅,并同意制作花卉。”次年2月2日:“下午,陈师傅来制作冬花四框。”陈师曾的艺术造诣极其深厚,对鲁迅的要求可谓是有求必应。鲁迅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封面也有他的题字。此人若是生在过去,绝对是一代巨头。不幸的是,1923年,他在照顾感染伤寒的继母时不幸感染,在南京突然去世。鲁迅日记记载,陈师曾送给鲁迅的画共有十幅,现存有九幅。另一位刘立庆是周作人在南京海军学院读书时的同学,后来担任陆军部宜渔滩险处处长。鲁迅在日记中提到,1914年11月22日,他被请画,“下午刘立清来了,命他画”。 “抓”字充分说明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鲁迅的朋友中有齐白石、沈尹默等,都是伟大的艺术家。 1913年2月15日:“我面前放着一幅芦苇包袱的山水画,今天我把它带到这里来。我还带来了一幅蝴蝶仙的山水画,这是我乞讨得来的。当我透过清晰的看到它时,我看到了它。”窗外,我仿佛看到了家乡。”这两幅画均被保存下来。鲁迅在欣赏这些江南山水时,有一种浓浓的乡愁。
用户评论
我一直很欣赏鲁迅先生对艺术的热爱! 收集版画数量这么多,可见他付出了多少心血。而且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艺术都非常了解,这种博学精神令人敬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wow真是太厉害了!这么多版画,我光是想象起来就有点可怕啊!这么大的收藏量也说明鲁迅先生对待艺术的态度是极其认真且虔诚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收一万二千多件版画,这个数字实在令人震惊! 真是个藏书爱好者天花板级别的! 不过话说回来,是不是感觉对鲁迅先生的创作生活有所影响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买过假货这件事让人意外啊,这跟我们平时生活的偏差感还真像极了。原来连伟大人物也会遇到这种事情。也许是想看一眼时代的真伪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收藏版画确实需要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和鉴赏能力,而鲁迅先生无疑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把西方的艺术元素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买到假货真是令人惊讶啊!这说明即使是像鲁迅这样博学多才的人,也不可能完全避免犯错吧。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一种真实感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收藏应该是纯粹的爱好,没有必要过于看重价值和真伪。就像鲁迅先生对待艺术的态度一样,应当心悦诚服地享受其中乐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让我对鲁迅先生更加感兴趣了!原来他不只是文学家,还是一个优秀的版画收藏家!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它的真伪。 就好像鲁迅先生的文字一样,无论真实性和形式如何,总是能触动人心,让人思考人生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万二千多件版画,这听起来确实很庞大呀! 我想这肯定是一个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整理和鉴赏的巨大收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啊!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充满热忱的收藏家。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鲁迅先生还有这么一份爱好!这也让我们看到他多面的性格,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让我不得不感叹一下鲁迅先生的眼光和品味,能够在一个时代中收集到如此优秀的版画作品,实在太厉害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收藏东西不仅仅是为了收藏本身,更是为了传承文化,也为了记录历史,就像一部版的个人记忆。鲁迅先生的收藏应该也是有着他的见解和想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是一个有趣的收藏故事啊! 这样的新闻让人对鲁迅先生的生活更加了解,他是一个非常有追求的人才!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件 "买过假货" 的事情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毕竟鲁迅的品味我们都认同,但他不是完全能识别吗? 也许是在玩一种幽默?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それにしても,这么大的收藏量也的确让人难以想象啊! 他是不是为了在那个时代,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想了解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 或许他的收藏品背后隐藏着他的许多思想和情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