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探索古玩精髓:赵健旗紫砂壶技艺传承之路》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探索古玩精髓:赵健旗紫砂壶技艺传承之路》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探索古玩精髓:赵健旗紫砂壶技艺传承之路》
前言借参加商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国青铜文化研讨会"之机,又一次来到了宜兴,来到了紫砂壶的发源地,紫砂壶的故乡。这个令千千万万紫砂壶制作者热血沸腾的地方,
前言
借参加商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国青铜文化研讨会"之机,又一次来到了宜兴,来到了紫砂壶的发源地,紫砂壶的故乡。
这个令千千万万紫砂壶制作者热血沸腾的地方, 这个令千千万万紫砂壶经营者心驰神往的地方,这个令千千万万紫砂爱好者魂牵梦绕的地方。
开会的时候,心无旁骛,先沉浸于研讨青铜文化的铜红锈绿里,沉浸在专家们滔滔不绝的演讲里,沉浸在商会专委会学术研究的成就里。
会议结束后,便迫不及待地去看看商会副会长赵建旗着手在建的紫砂文化小镇。看看小镇的具体位置, 看看小镇的蓝图,看看小镇的施工进展,看看商会能为赵建旗的紫砂文化小镇做点什么。
那天上午,按照商会紫砂文化研究会会长周汝平的安排,我们先去了周汝平的紫砂工坊,然后参观了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吴选民正在为北京国际园艺博览会制作的百鸟朝凤献礼大瓶。在中国传统工艺大师薛晨芝兄弟开的捌零零餐厅吃完了正宗宜兴土菜,便在周汝平等一行业内朋友的陪同下,直奔赵建旗的紫砂文化小镇建筑工地。
据周汝平介绍,吃饭的地方离赵建旗的紫砂文化小镇工地非常近,沿着山间小路步行也就十几分钟, 正好饭后百步走。
到了工地,就如同置身在宜兴的山林竹海之中, 视野范围之内都是绿,年纪不同的竹林构成了绿色的深浅浓淡的不同变化。而我们站立的地面周围, 因为是开挖出来的工地,所以被砖红色的紫砂陶土包围着。
工地四面环林,一面有水,山风吹来,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心旷神怡之清爽感。
事先和赵建旗通过电话,他没在宜兴,工地前些日子因为规划的事,停了下来,现在已经协调好了, 过几天他回来就继续施工。
赵建旗和我谈在宜兴建紫砂文化小镇的事,已经不止一次了。在商会秘书处,在他的天下通宝古玩店, 在他的紫砂文化专委会,在他的甲骨文研究会。
赵建旗给我描绘了一幅宏大美好的宜兴紫砂文化小镇蓝图:那是一座方圆几百亩的紫砂文化小镇,像绿色竹海里的一幅生机勃勃的油画新作。既有丁蜀镇古南街的传统智慧结晶,又有当代世界文化商业设施的新鲜品味,工作室和店铺、大师俱乐部和博物馆都分合有度的进行了新的带有世界潮流的排列组合。
他尤其自豪地三番五次的和我强调,赵建旗紫砂壶工作室将设在紧邻大师俱乐部南侧山腰上的一片竹林里。
您来宜兴的时候,就在我的紫砂壶工作室里请您喝茶,喝的可不是一般的茶,宜兴的红茶,山泉清溪里的活水, 用这山上出来的存了几十年的大红袍紫砂泥做的壶。
明万历时大彬为翡翠园主人制六方僧帽壶
图为赵建旗先生作品:辈辈侯
壶是我精心设计的,在专利局有专利,在香港国际博览会拿过金奖,在咱们中国传统工艺大师邀请展拿过《云工奖》金奖的长城壶。
您端起这杯茶的时候,正好夕阳西下,金色霞光挽着一股清新的山风飘进咱们的工作室,您可以饮风遐想,您可以拥风构思,您也可以诗兴大发临风挥毫。那将是一种什么级别的神仙的享受啊,不输竹林七贤,也不输给兰亭那帮文人墨客。
每次想到赵建旗紫砂小镇蓝图,想到他对蓝图的深刻理解,想到他对蓝图的痴痴深情,想到他对蓝图的精彩解说,想到他对蓝图成竹在胸的遐想,我都会自然而然的觉得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宜兴人。
现在真实地站在了这块即将成为赵建旗紫砂文化小镇的土地上,这股感觉就更加强烈,更加真实,更加毫不动摇了。
然而他并非宜兴人,他的老家在唐山乐亭,距离宜兴有一千一百多千米的北方。可以说他是来自唐山来自乐亭的宜兴人。渤海海湾的海风吹拂与苏地宜兴的吴语呢喃交汇构建他个人的外刚内柔,映射在他的作品中就是神韵硬朗,形态润泽。制壶和养壶的高阶是令其"有容",而又不急于"盛满",以时光为茶, 去涵纳岁月,也蕴养自己。这样,到后来,当岁月流逝如倒掉的茶,人仍如壶,有着带不走的温香 !
这些令他看去不是宜兴人胜似宜兴人。
就是我多年来因为接触赵建旗而环绕在脑海里的一个研究课题。
下面,我将用几个分标题,来阐述这个研究课题。
他把紫砂壶玩儿透了
第一次见赵建旗是在古玩城的九华茶室,他提出想办一个商会的分支机构,紫砂壶研究会或者紫砂壶专业委员会。
他跟我说起他的紫砂壶收藏,他的紫砂壶经营, 他的紫砂壶工作室,他为什么要办这个紫砂壶研究会或者专委会。言谈中流露出的他对紫砂壶的爱恋之情和对紫砂壶名人顾景舟作品的细微理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流露出非常吃惊的神态。
因为我知道他的老家在唐山。
唐山,这个北方的煤城铁城,这个曾经经历地震重创的地方,这个说话语音浓重的地方,这个没有紫砂壶没有茶岭茶山的地方,是如何与那个在遥远的南方,风景四季如画,说话口音如同唱歌,有着满山茶树茶花,家家都做壶用壶的历史文化名城宜兴连在一起呢?
吃惊之余,我不自觉地端起了已经泡了半天的普洱茶,两杯茶下肚,平复了一下我刚才的吃惊和疑问。而赵建旗的一番解释更让我的疑惑顿消云散:
"我父亲收藏紫砂壶,经营紫砂壶,也做紫砂壶。我从小就接触紫砂壶,和我父亲学收藏学经营也学制作,可以算是紫砂壶世家出身。"
听我说起要在国粹苑办中国第一个民间博物馆园区,在园区里要建一百个民间博物馆的设想,赵建旗立刻放下茶杯,追问起来。
他说他非常赞成商会博物馆园区的设想,这是一个能全面提高古玩经销商经营档次的好办法,并表示他要第一个报名,争取在园区最显眼的位置,建全国第一家紫砂博物馆。
他说的非常轻巧,但我听着却不免有些疑惑。因为博物馆和古玩店毕竟有着一个很长的距离。然而紫砂博物馆揭幕那天的场面,让我着实打开了眼界。
整个博物馆园区占用了国粹苑三层一万平米的面积,乘滚梯上来,迎面就是鲜花花篮簇拥着的"紫砂壶博物馆"和"中国紫砂壶博物馆"的题匾。
进了博物馆,正面是横向顶天的玻璃展柜,展柜里端放着九件款式各异的经典紫砂壶。
赵建旗告诉我,这九件经典紫砂壶,绝大部分是他父亲收藏的,集中代表了明清紫砂壶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大彬的高筒壶,古雅淳朴,代表了民用茶壶向
观赏艺术品转变的风格特点,适应了明朝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
陈鸣远的梅桩壶,象生器特点突出,为清初紫砂壶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改革新风。
陈曼生的曼生壶,突出了紫砂壶工艺与文人墨客结合创作的风格特点,将清中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段砂周盘壶赵建旗逐一介绍着展柜里的这九把壶。名称、作者、年代、风格特点、工艺特点等等。那么直接,那么形象, 那么细致入微,活脱的像是一个解说员,但比解说员更富有感情色彩,比解说员的答疑解惑更应对自如。因为这些壶比他的年龄大多了,他和这些壶的相识可
以说是与生俱来。尤其说到每把壶的收藏过程或者神奇巧遇,赵建旗更是如数家珍,随口而出,因为这些故事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或者从他父亲嘴里听了不知多少遍的。
一把摆放在展柜最左边的,扁扁的,圆形的,状似磨盘的紫砂壶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它的简洁,因为它的小巧。
赵建旗告诉我:这把壶的学名叫段砂周盘壶,他也非常喜欢。线条简洁,古意浓重,构思巧妙,倒茶时的感觉,就像是茶水从古老的磨盘里流了出来。
赵建旗说:这把壶的颜色我也喜欢,宜兴老段泥的天然色,接近黄土地的颜色,很自然,很朴实,与它简洁自然的造型设计浑然天成。
这把壶有款,而且是纪年款:崇祯癸酉年,盛冠五制。盛冠五是宜兴的明代制壶大师。
听赵建旗讲解展柜里的紫砂壶,就像是听了一堂紫砂壶发展史的专业课,我也突然萌生了对紫砂壶的亲切感,和赵建旗有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恨不得瞬间把紫砂壶的信息一网打尽。
此时此刻,之前对赵建旗能否办好紫砂壶博物馆的疑虑也就一扫而空了。
正面展柜的历代经典看完,顺势转到了展柜的后身,也就是展馆的里面。里面的灯光突然变暗,变暗的灯光照在迎面的展墙上,给人一种神秘感,但更多的还是惊奇感。
随着光线的视觉导引,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座深邃神秘的矿山,但不是金矿,不是铁矿,也不是煤矿。赵建旗告诉我:这是一个紫砂壶零件的专题展览,对我们学习紫砂壶的人来讲,就如同一座紫砂壶知识资源的金矿,所以,我们把整个展柜设计成一个矿山的感觉。希望每一个来博物馆参观的人,都能从展览中收获到一份金子般价值的紫砂壶知识矿藏。
随着赵建旗满怀深情的解说,我逐一浏览着展柜里的展品。
从不同形状的壶身残片,到不同形状的壶底残片, 从尺寸长短不一的壶把儿,到尺寸长短不一的壶嘴儿, 从形态各异甚至扭曲了线条的壶盖儿,到形态各异珍珠般堆放的壶盖儿钮,还有壶底部阴刻阳刻的落款, 还有壶盖上形如印章的留名,等等。
赵建旗非常感慨的告诉我:展柜里的每一片紫砂壶零件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篇学习笔记。或惊喜, 或失落,或美妙,或磨难,或甜蜜,或心酸,或穷途末路,或柳暗花明,或大雨瓢泼,或云开雾散,都代表了他学习紫砂壶艺术漫漫长途中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脚印。从唐山到宜兴,这一千多千米的路程他跑了多少个来回,展柜里的紫砂壶零件就是最形象的记录。走出赵建旗紫砂壶博物馆的大门,站在"中国紫砂壶博物馆"的匾额下面,我仍然被紫砂壶残片展览的解说词震撼着。
紫砂壶的零件(一)
紫砂壶的零件(二)
紫砂壶的零件(三)
突然觉得,那紫砂壶就好比是一个人,而紫砂壶的残件就如同人身上的心肝脾肺,赵建旗把紫砂壶的心肝脾肺都研究透了,他对紫砂壶的认识和了解还能不清晰不熟悉不了如指掌吗?
他把紫砂壶做精了
农展馆一号大厅东侧,临湖,荷花如海的北湖和野鸭游嬉的南湖,落地的玻璃窗。
中国传统工艺大奖——《云工奖》参展作品的展示墙,就坐落在这个内外链接融合光线明朗的环境里。130 件参展作品,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 130 位中国传统工艺大师邀请展受邀大师自荐提供的。今天要逐鹿《云工奖》,接受 31 名专家学者的无记名现场评选投票。
首先是评委选择的高精尖:注重艺术门类的广泛性,尽量多的传统工艺门类的专家级人物;注重艺术门类专家的代表性,尽量多的各个工艺门类的领军人物;注重艺术门类专家的现实影响力,尽量多的明星级的市场实操人物。
其次是评选方式的创新:特别是评委意见表达的自由度,让评委的意见能够最真实最自由地表达。评委邀请函明确告知:评选活动下午 1 点准时开始,下午 3 点准时结束。评委随来随看,随看随评。公证处现场进行公证。
下午 1 点的时候,评委们陆续出现在全国农展馆一号馆的签到台前,签到、阅读评委须知、领取评选表格。
笔者站在签到台前,幸运地迎接了陆续到来的第一批评委:
高高的胖胖的,典藏节目的电视明星于鸿雁。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王志纯。
鼻烟壶杂项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荣。玉器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广文。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北京大学科班出身的文物专家张柏。
著名拍卖评论家、中国画院原副院长赵榆。
青铜器研究、修复专家、拓片艺术传承人、中国文物修复学会秘书长贾文忠。
书画家、书画评论家、黄宾虹研究院院长郑竹三。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原副主任王立军。清华美院研究生、王丹青得意弟子、青年油画家杨旭。
央视《一锤定音》市场评论专家、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收藏家》杂志主编邓丁三。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市场》主编刘心亮。
原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晚报协会原秘书长、北京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梁秀伟。
台湾著名收藏家、观想艺术馆馆长徐政夫。
原全总文工团团长、中国工会研究会副秘书长马恩成。
故宫博物院原科技部主任曹静楼。等等。等等。
两个小时的评选活动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评委们敬业、认真、一丝不苟的做派,汇成了评选现场一股又一股的和煦春风,在展品作者心中荡起一阵又一阵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波澜。
评委们绝妙、准确、画龙点睛的点评,不时构成评选现场一首歌一首曲的动人旋律,搅得中国传统工艺的波澜汹涌澎湃。
在公证处一丝不苟的监督操作下,获奖者名单终于顺序排了出来。当我拿到正式排出的获奖名单时, 已经是晚上五点五十分了,早已经过了与公证处最初约定的完成时间五点。计票的同志和公证处的同志不约而同的告诉我:关键是头一次现场随机随时的流动性评选方式,关键是评委们评选的太认真太负责了。
翻阅手里面的获奖名单,我立刻把寻找的目光集中在位列《云工奖》金奖第一名的紫砂壶上,紫砂壶的名字叫做"葡萄藤壶""葡萄藤壶"作者叫赵建旗。
赵建旗?
我知道他是紫砂壶的收藏高手,怎么制作也成了高手? 他不是宜兴人呀?而且宜兴的制壶高手这次也来了好几位。
疑问惊奇闪动的瞬间,我们已经来到了赵建旗制作的"葡萄藤壶"的展柜前。
这是一个圆柱形的玻璃展柜,褐红色的《葡萄藤壶》在满铺米黄色绒布的衬托下,显得非常端庄大气, 夺人眼球,在周围十几双眼睛和柜顶冷光灯的聚焦下, 甚至没有一点儿羞涩的失态。
这十几双眼睛可以说是饱览了几十年艺术精品的眼睛,饱览了几百种艺术精品的眼睛,也可以说是评论艺术作品非常刁钻的眼睛,寻找艺术作品特色非常准确的眼睛。
在不时蹦出的质疑声中,接二连三的赞美声中, 我突然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把难得的好壶,可以用浑然天成来叫好:它一定是受了传统树桩壶的造型影响,但它又不是一把传统形式意义上的树桩壶,而是赵建旗创作的"葡萄藤壶"。
它的壶身正好是葡萄老藤比较粗壮的一部分,它的壶把儿、壶嘴儿和壶盖儿都是葡萄老藤的一部分, 都和壶身巧妙自然地浑然为一体,没有丝毫的刻意衔接感。
还有微微飘动的葡萄叶,还有飘飘欲仙的葡萄须蔓,还有彰显着老藤年龄的褶皱纹理和清晰的层次分明的藤皮。
我知道这样的技艺功夫绝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能够靠短暂突击学习速成的,我觉得这把葡萄藤壶的构思和工艺一定与他家乡的葡萄有关。
因为我去过他家乡附近的昌黎葡萄沟,他也不止一次的和我说起过昌黎的葡萄沟,他每一次说起昌黎葡萄沟的时候常常是眉飞色舞,如数家珍。
那玛瑙般的葡萄,那如珠似玉的葡萄,那粗如树干的葡萄藤,那绿如湖水的葡萄叶,那伸展如丝似飞的葡萄须蔓······
我相信那融入到他脑海里融入到他神经里融入到他血液里的昌黎葡萄沟、昌黎葡萄、昌黎葡萄藤,也一定融进了眼前的这把"葡萄藤壶"。
为了解赵建旗紫砂壶神奇工艺技术的成长史,也为了能撰写这把获奖"葡萄藤壶"的颁奖词,更为了能撰写在展会结束时举办的中国民间文物艺术品传世工程最高荣誉奖颁奖仪式上为赵建旗颁发年度人物奖和中国传统工艺大师荣誉证书的颁奖词,我决定对赵建旗的北京通州工作室进行一次旋风式的采访。
赵建旗的北京紫砂壶工作室坐落在通州潞城镇, 门口悬挂的牌匾是"北京赵建旗紫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约好的时间是晚上八点钟,因为要赶制一件作品, 他今天晚餐准备是一碗方便面后再干一个小时的活儿。我是八点钟准时到的,进门的时候他还没离开工
作台,浅黄浅绿色的条绒工作服还没脱,浅灰色的牛角明针还捏握在右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之间,状似长城的紫砂壶坯胎还在工作台的转盘上。
赵建旗告诉我:这是他紫砂壶生涯中的第三个工作室。
他紫砂壶启蒙阶段是在老家唐山的第一个工作室度过的,那是他老父亲的紫砂壶工作室。父亲是紫砂壶收藏家也是紫砂壶艺人,经营老壶,也制作新壶。所以他从小就和紫砂壶有了不解之缘。人家小孩玩泥, 玩水,他玩的就是紫砂泥,紫砂壶。
就如同小时候的饭菜口味就构成了一个人毕生都改不掉的口味一样,赵建旗的紫砂壶爱好也一直伴随着他到现在。
赵建旗正式走上紫砂壶之路是从他的第二个工作室开始的。他父亲在宜兴的紫砂壶工作室,后来也成了他的工作室,挂上了赵建旗工作室的牌子。
起初是他父亲带着他到宜兴,后来逐渐的就他自己一个人去了。
在唐山往返宜兴的日日夜夜里,他的脚印不知多少次的印在南山老街上,印在南山老街上的知名老店 和知名作坊里,印在知名老店和知名作坊主人的记忆里。
在唐山往返宜兴的日日夜夜里,他的身影不止一次的出现在前墅龙窑窑址上,出现在前墅龙窑窑址不同位置的鳞眼洞口,出现在龙窑窑址狭窄的窑腔里。在唐山往返宜兴的日日夜夜里,他的谈笑声询问声也不止一次的回响在紫砂壶出窑的窑厂,紫砂泥交易的市场,紫砂矿裸露的山边,甚至紫砂矿石过滤成泥的操作现场。
他清楚地知道,要想做好紫砂壶,不把紫砂泥玩精了不行,不把老祖宗留下的龙窑玩精了不行,不把老师傅们的经验特点玩精了不行。
赵建旗紫砂壶之路上的成熟与创新是在他的第三个工作室实现的。获得中国传统工艺大奖《云工奖》金奖的"葡萄藤壶",就是在这里创作的。
他现在正在加班加点创作的,是他亲自设计亲手制作的另一把新壶,他起名叫"长城壶"。
长城壶
壶身是绵延万里垛口起伏的长城的城楼,象征着中国脊梁和中国精神,也象征着中国以防御为主体的国防政策。
壶把儿是东风导弹的造型,象征着人若犯我我能反击的国防实力。
赵建旗深情的告诉我:我生于 70 年代,是在祖国的怀抱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对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而这把长城壶,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中构思和制作的。我准备用这把壶的设计申请国家专利,同时也想把它当成我紫砂壶事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新起点。从古玩店,从个人工作室,向现代产业化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作品。
听赵建旗说壶,说这把正在赵建旗手里诞生的"长城壶",我心中猛然一热。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他的作品就注定拥有了不一样的家国情怀。
我也曾去过不少个紫砂壶工作室、紫砂壶工坊, 看过不少紫砂壶大师做壶的场景,但听赵建旗这样一番饱含感情饱含激情饱含理想和追求的叙述还是第一次。
离开赵建旗工作室的时候,我再一次把目光集中到那把赵建旗正在创作的"长城壶"上,在心里默默祝愿,赵建旗紫砂壶事业的转型梦和赵建旗长城壶设
计专利的申请计划都能早日实现。
玩出了眼力
农展馆,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东北鹤岗的一个朋友来找我看壶。他是我在北大荒农场时期团政委的干女儿,后来经兵团战友介绍认识了我,现在也做点儿古玩艺术品的生意,所以那个时间段常有联系。
她从拉杆箱里拿出一个正方形的浅黄色烫金花图案的锦盒,锦盒里装的是一个紫砂壶,拿出来放在我平时充做来人时聊天的茶台上,台面盖着一个紫红色周边带黄穗的的桌布。
她告诉我说是他干爹送给他的,已经在家里放了快三十年了,至于干爹那里是怎么来的她就不清楚了。前些年干爹去世后她才把它找出来放在书房里经常喝茶用用,也算是对干爹的一种怀念,有一种见物如见人的亲切感。后来蒋蓉的紫砂壶在市场上越来越有名气,当地的几个朋友就撺掇她找专家鉴定鉴定,说不定能鉴定出个高货来。
聊到这儿,我请的看壶人赵建旗已经进来了。
我连忙站起来请他坐到我的位置上,这样正好在窗外的自然光下看壶。
赵建旗先是左手扶壶嘴右手扶壶把,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壶的正面,然后两只手转动又把壶的全身浏览了一遍,再用右手拿起了壶盖看了看壶盖的里面,接着两手的食指双手按住壶盖儿,把壶翻转过来仔细查看壶底的印章,最后把壶盖拿开,借着窗外的光线,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壶的里面,还两次把右手的中指伸进去抚摸里侧的内壁,有一次摸到半截的时候,还把头朝左上方微微扬起,像是倾听什么,又像是在感觉什么。把壶放回桌面之前,又用右手掂量了两下壶的重量。
把壶放回桌面之后,赵建旗接过秘书处工作人员递来的茶杯,深深的嘬了三口已经泡了半天的立顿红茶,把茶杯放在桌子上,同时把身子转向我的朋友:
电话里宋会长已经交代了,都是朋友,我就实话实说了:
从外表上看,蒋蓉的南瓜壶,印章款也是蒋蓉的。但两个问题比较明显:
一个是,盖子上的青蛙缺乏雕刻动感,有点儿呆板。再一个是,手头的感觉有点儿轻,有点儿飘,再看里面也没有泥条衔接的痕迹,要是手工壶,多少都能有泥条衔接的痕迹,不可能一马平川。
这应该是一把灌浆壶,但又增加了一道刷浆工序, 所以表面看还有一种手工壶的感觉,有些紫砂泥的颗粒感,但仔细一看里面就露馅儿了,不但泥面没有衔接的痕迹,泥面上的印章款明显是后盖上去的,深浅不一,印章变形。真正手工壶的印章款是在做壶的过程中,盖在泥条的平面上,扎扎实实,深浅一致,而灌浆的壶,是通过壶口从成型的壶坯的外面伸进去盖章的,盖在已经成了弧形的壁面上,你说能有一样的效果吗?
谢谢,谢谢。
我的朋友非常大气的站起来和赵建旗握手:您说的太好了,太解渴了,太有说服力了。
在我们那里找人家看这把壶,要是说不对,我还仗着看过几本书争辩几句,您这说得头头是道,条条在理,等于是给我上了一堂花多少钱都听不到的生动形象的紫砂壶鉴定课,实在是受益匪浅。赵老师,今天中午我请客,怎么着您也得给我这学生一个机会。
玩出了国门
2015 年 6 月,中国民间文物专家代表团首次访问洛杉矶,团长是原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原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执行团长是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会长宋建文,代表团成员一行 18 人,赵建旗是其中的一员。
代表团访问行程的第一站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那个在美国公立大学中排名第一位的洛杉矶分校,那个出过 24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杉矶分校,那个获得过 233 枚奥运会奖牌的洛杉矶分校,那个被称为电影艺术人才摇篮的洛杉矶分校。
长城壶下午两点十五分,赵建旗出现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学术大厅的讲台上。
他穿了一身深蓝色的西服,一件浅绿色的衬衫, 配一条天蓝和浅蓝交绘成的斜条格纹饰的领带,高高的个子,左分的灯光下微微闪着亮光的黑发,在面前UCLA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文标志讲台的衬托下, 愈发显得庄重和沉稳。
他从紫砂壶的收藏讲起,讲到紫砂壶的制作,讲到他的紫砂壶作品,讲到紫砂壶的历史,讲到紫砂壶的文化,讲到紫砂壶和茶,讲到他紫砂壶事业的未来憧憬。
他不时地把左手抬到高出讲台的位置,好像他抬出的左手就拿着一把壶,他的脸,不时地转向抬出的左手方向,他的双眼,不时地聚焦在他的左手上,仿佛他整个演讲的文字都是从他左手上的紫砂壶中流出来的,那么自然,清香,那么悠然,那么具有中国味道, 那么具有东方味道,瞬间,顺理成章的就和他所在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的名称——东方图书馆融为一体了。
赵建旗和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一道,完成了学术交流的议程后,应东方图书馆馆长的邀请去参观图书馆的阅览室。
偌大的东方图书馆阅览室,一排排的书柜书架, 占据了阅览室的绝大部分面积。馆长介绍说;他们图书馆的藏书囊括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大部分国家,但中国的图书数量仍然占了整个图书馆藏书半壁江山。
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尤其是在万里之遥的美国洛杉矶,能看到有这么多中国图书的外国图书馆,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感。
根据行程安排,赵建旗有一把紫砂壶,将作为代表团的纪念品送给东方图书馆。
那是一把赵建旗亲手用宜兴老段泥制作的提梁壶: 那浅米黄色的天然泥色的纯朴自然,那造型的古朴, 那纹饰的精雕细刻,那底部印章款的篆书风格,那棱角和线条的精细打磨,在东方图书馆馆长眼里,就像是一部形象生动的中国宜兴紫砂壶的学术著作。所以她在接受赵建旗赠壶仪式的致辞时,一连说了两遍:好壶,也是好书。
中国民间文物专家代表团访问洛杉矶的第二项重要活动是出席洛杉矶亚太艺术馆和洛杉矶美中收藏家协会举办的《中国传统工艺大师邀请展》。
走进展览活动的现场,赵建旗和其他几位作为代表团成员的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立刻被主办方精心打造的中国氛围融化了。
迎面墙上是一个横贯南北的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横幅会标——中国传统工艺大师邀请展。红底黄字格外醒目。
两侧展墙是以大师为单位规划成的一个个独立的展区,每个独立展区里大师的作品琳琅满目,簇拥着中国画形式的大师介绍。
大师的照片、大师的艺术简介,用中国传统字画装裱方式装裱成的一幅中国画形式的竖幅挂轴。
团长张柏先生不无感慨地说: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也有非常高的认可度。
一位出席邀请展开幕式的黄头发白皮肤的美国青年学者,似乎是看上了赵建旗的"葡萄藤壶",不厌其烦的用他美国式的中国话提问,赵建旗也不厌其烦的一条一条的耐心回答。
后来知道,这位学者正好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音乐导演专业的教授,前一天从大学图书馆得知这个活动的信息,特意从学校赶来的。因为他正在改建装修的电影音乐会所里想增加一个中国茶的空间, 因为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了,因为他相信茶和咖啡和红酒融合在一起,能够像原子弹一样,引爆出意想不到的绚丽多彩的艺术灵感空间、艺术想象空间和艺术思维空间。
听完赵建旗的回答,他非常满意的一声 OK。告诉赵建旗他要预订四把"葡萄藤壶",但要求打五折, 还想要赵建旗帮他配备好喝中国茶所需的其他紫砂配件,并且要求月底前到货。
赵建旗掐指算了一下时间,完全来得及,OK。买卖成功。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邀请展第一天开幕式就成交了一笔大买卖,同来的大师们一齐为赵建旗鼓掌叫好, 但也不无惋惜的告诉赵建旗:不应该把折打得这么狠。赵建旗把他们拉到门口,意味深长的小声说:咱们的目的,是让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作品尽快打入美国市场。那么,站在对方立场,尽量满足客户需求,不怕吃亏,善于吃亏。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家格局的集中体现。其最终结果一定是"双赢"。
果然不出其所料,半年以后,在洛杉矶会展中心举办的第 22 届洛杉矶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国家展的展厅里,赵建旗的"葡萄藤壶"再一次爆出了新闻:第一天摆出的两把"葡萄藤壶",刚开门就被急急忙忙赶过来的两位白发苍苍的好莱坞电影导演一口价拿下。后来聊天时得知:他们正是应邀到 UCLA 的电影
音乐会所作客时看到了"葡萄藤壶",又从上次买壶的青年学者嘴里知道了赵建旗要到洛杉矶艺术博览会参展的消息。
笔者两次活动都在现场,感慨万分:世界上的许多巧事,其实并非真巧,都是被有心的人,事先规划出来的。
尾声
虽然还有两个分课题没写,但也不能再写下去了。因为电脑屏幕左下端字数显示已经超过了一万,而约稿编辑给我的字数指标只是六千。
在电脑上保存好已经写完的文字,程式化地走到阳台上摆着赵建旗为我特制的那把"葡萄藤壶"的茶台旁边,泡上一壶朋友推荐的老班章普洱,想起了赵建旗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言:"别人是品茶,我却是品壶"。
我虽然达不到赵建旗的品壶境界,但也逐渐有了"品茶只是序曲,品壶才是正剧"的惯性思维模式, 因为可以借品茶,反复品味赵建旗的紫砂壶之路。
盼望疫情过后,再和赵建旗一起品茶。
如果能到宜兴,到赵建旗建好的紫砂文化小镇品茶,当然更好。
庚子年四月初三于京南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介绍礼品相关知识,并不售卖任何产品,如有需要请找联系具体商家.
-
467°C
-
390°C
-
296°C
-
269°C
-
54°C
用户评论
我一直很欣赏赵健旗老师的紫砂壶作品,每一次赏玩都能感受到他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现代审美的结合!这篇博文让我更了解了这位业内大咖背后的故事和创作理念,真是太棒啦。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老收藏家,我对中国古玩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兴趣,赵健旗老师的作品近年来也在我的观赏清单上。这篇文章讲得真不错,对紫砂壶的历史背景介绍很有深度,让我受益匪浅。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紫砂壶确实是传统艺术宝库的一颗珍贵瑰宝,而赵健旗的壶身造型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博文选摘得太好了,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他对“中华古玩选摘”理念的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没想过紫砂壶还能被赋予如此丰富的艺术意味,这篇博文让我对赵健旗这位大师有了更深入了解!他的作品是传统与创新完美融合的结果,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对这种价值很高昂的收藏品不太理解,感觉有点过于奢侈了…但是赵健旗老师的作品确实很有艺术感,博文的文字描述也把我深深吸引,或许我需要多学习一下关于古玩鉴赏的知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内容很不错,尤其是对赵健旗创作理念的阐述更让我印象深刻。他不仅是一位顶级的紫砂壶制作者,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者,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对手工工艺品并不是特别了解,但赵健旗老师的作品确实非常精致!从选材到制作手法都体现出大师的精湛技艺。博文选出来的作品也很精美,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一辈的匠人真的太厉害了,他们用一双巧手传承着中华文化,打造出如此宝贵的艺术品,真是令人由衷地敬佩!这篇博文中展示的作品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希望能有机会亲自欣赏这件瑰宝。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对于古玩收藏来说,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理解和情感共鸣,而不是单纯的高价交易。赵健旗的紫砂壶作品虽然价格昂贵,但它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更为珍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博文内容过于枯燥乏味,缺少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对于新手来说,如果能讲解一下购买紫砂壶需要注意的事项,会更实用一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把赵健旗老师的生平和作品进行很好的融合,展现了一个生动的艺术家形象。每一件紫砂壶都像一段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让我对古代中国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赵健旗老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持。他把自己的艺术追求融入到每一个作品中,让人们看到了中华古玩的魅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不是一个收藏家,但我仍然被赵健旗的作品所震撼!紫砂壶的线条流畅、造型简洁,充满了东方美学之感。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亲自欣赏他的杰作。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赵健旗的名字我听说过,据说他是一位名声响亮的紫砂壶大师,这篇博文选摘了他的作品感觉非常难得。想了解更多关于他创作技法和作品背后的故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古玩不太了解,但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让我想学习更多关于中华古玩的知识。赵健旗老师的作品确实很有艺术价值,让人感觉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博文选摘的文章内容很棒,特别是一些讲解紫砂壶制作工艺的段落,让我对这些古老技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佩服赵健旗老师能够把这份传承延续下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博文写的有点水,很多地方都缺乏具体案例和解释,比如“中华古玩选摘”到底是怎么个标准,就一点都没有提到。还是希望能看到更多实质性的内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