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进入最后倒计时,如果说这时候有谁比马上要进考场的考生们更紧张的话,那一定是陪考的家长!
他们想帮忙又有心无力,满腔热血却无处施展,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想方设法给这场考试讨个好彩头。
所以每年的高考考场,考生在里面考试,家长在外面比赛。
你买个紫色内裤,紫(指)腚(定)能行;
我就买个带“对勾”图案的衣服,“一切都对”。
你穿个红旗袍,鸿运当头、旗开得胜;
我就穿旗袍再拿朵向日葵,旗开得胜,一举夺魁。
对此,宝哥哥想说,大家放过旗袍和内裤吧!
考试讨口彩、找吉祥物这种事,古人才是专业的(毕竟高考的历史只有几十年,科举的历史却有上千年),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下古人的灵感嘛!
桂圆、荔枝、核桃
寓意:连中三元、三元及第
桂圆、荔枝、核桃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圆的。
所以三者放在一起(或者单独一样放三颗),就是三圆,寓意“连中三圆(元)”。
所以“三元”是什么呢?
明清时期科举实行三级考试制度,分别为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由皇帝派主考官主持,三年一次,在秋天举行,称为秋闱,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第二年春天,在京城举行会试,也称春闱,所有举人都可以参加,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作“会元”。
会试放榜之后,由皇帝亲自在金銮殿主持“殿试”,考中的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所谓“三元”,就是解元+会员+状元;而连中三元也就意味着3次考试次次拿第一,难度比中状元要更上几层楼。
这连中三元的彩头,不是比旗开得胜、紫腚能行高级得多?
鹭鸶、莲花
寓意:一路连科
鹭鸶和莲花组成的纹样称为鹭莲纹,鹭谐音路,莲谐音连,寓意一路连科,也是明清时期祝愿科举顺利的一种常见纹饰。
连中三元是乡试、会试、殿试三场考试场场拿第一,而一路连科不求名次,只求科举考试能一气呵成、顺利过关。
放到现在,大概就是一路顺利考过本科、硕士、博士了。
桂枝、蟾蜍
寓意:蟾宫折桂 攀蟾折桂
西晋时,有个叫邯诜(shēn)的人,对策得了第一名,晋武帝让他自我评价,他说自己“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意思是“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由此,人们就用月宫里的桂枝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
现代人幻想月亮里住着嫦娥,但汉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月亮里是一只蟾蜍,所以用蟾或蟾宫来指代月宫,月宫里的桂枝也就是蟾宫折桂。
唐代以后科举盛行,蟾宫折桂成为科举专用吉祥话,专门用来指代考取进士。
前面我们提到过,考生要考过殿试之后才能称进士,而殿试三年考一次,一次录取300人左右,能得到进士这个称号的,最差也是全国前300名。
高考如果能考这个成绩,那985甚至C9都应该不在话下了。
鳌鱼、魁星
寓意:魁星点斗 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如今指第一名,但在古代,这个词也是个科举专用吉祥话,专指在科举考试中中了状元。
因为“独占鳌头”是只有状元才能享受的殊荣。
鳌为龙九子之一,常被雕刻在宫殿前的台阶上。
科举中最后一场殿试结束后,皇帝会在金銮殿召见新科进士,状元站的位置正好是第一块御道石正中镌刻的巨鳌头部。
不过表现在纹饰中,站在巨鳌头部的人通常不是状元郎,而是头上长角、面目狰狞的魁星。
传说魁星主管天下文运,他右手握笔,左手持墨斗,被他朱笔点中的人,都能金榜题名,俗称“魁星点斗”。
所以独占鳌头经常和魁星点斗放在一起使用,算是对考试顺利的双重保障吧~~
螃蟹(鸭子)、芦苇、稻穗
寓意:一甲登科 二甲传胪 科甲蝉联
在科举考试的最后环节——殿试中,名次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几十至上百人不等,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通常都有百余人,赐同进士出身。
所以跟甲相关的螃蟹(古代别称黄甲)和鸭子(鸭谐音甲),都成了科举吉祥物,经常和芦苇、稻穗一起组合出现,组成一甲登科、二甲传胪、科甲蝉联等美好寓意。
稻穗有颗,谐音科举的科,所以一只鸭子+稻穗就构成了一甲登科,也就是考前三名!
殿试结果出来之后会进行唱名,也就是公布中榜名单的环节,称为传胪。
传胪可以看作中榜的代名词,到清代时,也用来称呼二甲第一名。
因芦苇的“芦”谐音胪,所以有一种纹饰是螃蟹蟹钳中夹着芦苇,一只螃蟹代表一甲传胪,两只螃蟹代表二甲传胪。
按名次来说,一甲传胪代表前三名,二甲传胪是第四名。
螃蟹、芦苇的组合再加上蝉,就又构成了科甲蝉联,不仅能跟一路连科一样表示一气呵成、顺利通过科举,还有世代科举顺利的意思,寓意不是一般好了。
当然,古人也不是都搞这些有典故、有内涵的吉祥物,他们也有和“紫腚能行”一样简单直白的谐音梗。
比如考试之前必吃蹄膀,因为“熟蹄”谐音“熟题”,代表考试时能遇到“熟题”,而 “蹄膀”谐音“提榜”,寓意能中榜。
再比如粽子的“粽”谐音“中”,考试前吃红枣馅的粽子可以“早中”。
还有在石头旁种一棵榉树,就是“应试中举”(硬石种榉);一支笔加一锭元宝、一枚如意,就是必定如意......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大家各取所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