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60后古董店老板:一光绪花瓶,改写命运传奇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251位真人故事
“已是人间五十翁,依然策马啸长风,待我了却肩上事,南湾花溪做陶翁。”这首诗是我在网上偶然看到的,特别喜欢,就改成了我自己的:“南湾”,现在我这个会馆所在的街道叫南湾街道。
“花溪”:这个百合花卉小镇又叫花溪谷。
“陶翁”:我在这里开景德镇陶瓷会馆,不就是做陶翁吗?
(我是陶翁余选集)
我叫余选集,江西景德镇人,1967年出生,今年56岁。我定居深圳25年了,现在百合花卉小镇开了一家景德镇陶瓷艺术会馆。
我家原本是景德镇郊区,现在成了市中心。父亲是窑厂工人,母亲是菜农。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我排行老三。
1982年,我15岁,该上初二的那个学期,决定再也不上学了,因为我觉得读书太难。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一个孩子不想上学,父母是会想方设法让他继续读书的。但是当时,我不想上学,没有老师挽留我,父母也没说什么,我就心安理得地在家里玩了一年多。
后来,父亲看着我在家晃悠,心里着急,也担心我学坏,于是他找朋友把我安排进了石油公司汽修厂当学徒。
第1个月结束,我的基本工资是24元,加上其他补贴到手30多块钱,很开心。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也不会省着花。我觉得自己有钱了,就去买当时最好的烟抽,三块钱一盒的“良友”。
在汽修厂当学徒的安稳日子过了两年,我结婚了,那一年我只有19岁。结婚,代表我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养家糊口的男人,肩上的担子重了。
(和当年7501毛瓷设计者洪国忠老师合影)
我是家里男孩子的老小,娶了媳妇,也是跟父母一起住。我好像是突然长大了,发现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不得不直面各种生活难题。
首先想的就是要做什么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否则拿啥养家?
我有一个发小谭年宝,从穿开裆裤就在一起的那种朋友。他在天津开了一个景德镇陶瓷厂,生意还不错。1987年,他有事回景德镇,再去天津的时候,我就跟着他一起去了。
在天津的陶瓷厂,谭年宝就是我的师傅,他亲手教我怎么做陶瓷。我进步很快,只当了两个月的学徒就出师做了师傅。
别看我在学校学不进书本知识,但是做陶瓷工,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师傅一举一动我都会认真观察,用心记住,然后自己就主动摸索。
(章文超老师家合影)
师傅经常夸我聪明伶俐,勤快好学。我很不好意思,因为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我总觉得自己笨。
但是做陶瓷,看着泥巴经过高温的锻造变成瓦器,从此让我有了自信,我其实不仅不笨,还很聪明。
天生我材必有用!
从那个时候起,我爱上了陶瓷,开始和陶瓷结缘。
1990年,离我家很近的一个归属二轻局的国营陶瓷厂倒闭了。那个时候,我已经从天津回到了景德镇。
我和厂长很熟,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我觉得我能让这个厂子起死回生,就大胆承包了下来,每个月的承包费是2000元。
我们生产青花玲珑餐具和红花花瓶,批发给别人卖。那个时候,陶瓷厂挣钱也快,赔钱更快。
到1998年的时候,到年底一算账,经营亏损不说,我还欠了很多债。这就是我第一次创业,最终以失败告终。
(景德镇陶瓷美术家邹甫仁家合影)
当时感觉真的是走投无路了,下一步我要怎么做才能赚到钱来还债呢?
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个时候,全国各地的精英都往深圳聚拢,人人都有当老板的梦想。
我就想,到深圳去闯一闯,说不定能闯出一条属于我的新路来。
问题来了:兜里没钱,怎么走?
我找到谭年宝,跟他聊了聊我的想法,最后说了一句话:“我要去深圳,借我1万块钱”。
谭年宝二话没说,立刻点头,说:“行!明天让你嫂子去银行给你取钱”。
谭年宝这个朋友是我一辈子最珍贵的朋友,在我困难的时候,总是他出手相帮。他的大恩大德我永生不会忘。
我跟他学会了做陶瓷,也跟他学会了如何做人。朋友遇到困难,我能伸手的时候绝不缩回。
好人有好报,现在他的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
(七五年陶究所付所长7501参与者杨火印所长)
还清楚记得,离开景德镇的火车鸣笛的时候,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再回景德镇。
没想到,我初到深圳,就被这个城市狠狠教育了一顿,带去的1万块钱被江西老乡骗了3000。
起因是我要租房。这个老乡,自称他是房东,出于对老乡的信任,我给了他3000块钱,他却跑路了。
结果真房东又过来跟我要房租费,没办法,我就又花了3000。还要交一个月的押金,再3000。就这样,加上路费和饭钱,1万块很快没有了,我的口袋里又叮当响了。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租的那个房子,是一个90平方的3室1厅,我把它开成了一个10元旅店。
当时的深圳很多来闯荡的人没有地方住,住这种10元店便宜,在找到新工作以前可以过度一下。这个房子最多的时候住了30多个人,连厨房都住上了人。
这个10元店解决了我自己住的地方,一个月还能给我赚2000块。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国桢老师合影)
我从景德镇来深圳的时候,是背了原来自己生产的陶瓷来的。住处稳定下来,我就开始摆地摊儿卖陶瓷。
平时在深圳摆摊,周六周日跑广州、佛山、顺德,听说哪里有地摊就去哪里摆,慢慢的手里积累了一些资金。
1999年底,我结束了摆地摊的生活,把老婆孩子接来深圳,一家人团圆了。
那时,我在大剧院的古玩市场,开了个10多平方的小店,起名昌南瓷馆,专营景德镇陶瓷艺术品。
(王锡良、汪桂英、戴荣华、何叔水、徐庆庚、熊钢如、许国胜、王采等8位大师联合为昌南瓷馆提名)
我赚的第1笔大钱,来自于一个清朝光绪年间的花瓶。当时我买过来花了4000元,心里挺忐忑,觉得这么贵,还没把握能不能卖出去。
结果没几天,一个顾客看了就喜欢,问我多少钱,我报价12800,很顺利就成交了。
我开心的不得了,又另外送给顾客一个稍微有点瑕疵的花瓶,他也很开心。这个顾客后来没少光顾我的生意,到现在还是我的好朋友。
2000年,我又盘了一个大店。后来古玩城搬到黄贝岭,我也搬过去,一直到现在。2019年,我和堂弟在景德镇合作办了陶瓷厂,生产茶具、餐具、陶瓷音响,定制瓷板画,我自创了品牌,就叫选集文化。
我从进入陶瓷行业就认识到了收藏艺术品的价值,很早就开始收藏,只要有钱,就会买买买。
2004年和2005年,我连续搞了两次笔会,邀请的都是国家级大师,当时没有卖掉的作品,到5年一个周期过去就会自然升值。
(2003年和景德镇国家级大师合影)
收藏品市场是物以稀为贵,很多东西是无价的。陶瓷大师章文超老师的作品,我只买不卖,在市场高峰时10块石板画,人家出1000万我都没卖。
这一路上,我结识了很多陶瓷大师、美术大师,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是大国工匠的精神。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个瓷碗、一幅瓷板画,都是费尽心血、精雕细琢出来的。
我们做事也是一样,细节决定成败。
现在我的陶瓷宝贝越来越多,就想着要找一个大点儿的地方,能把这些产品和收藏品展示出来。也是机缘巧合,我遇到了百合花卉小镇招商。
2022年9月还在疫情期间,我开始装修这个在深圳的景德镇陶瓷会馆,这一弄,弄了半年多,现在已经在试营业阶段。
(景德镇陶瓷会馆)
本来计划投入100万,实际花了300万。这么大的面积,我没有请设计师,全是我自己搞的。
因为我要根据展品去确定装修风格,每个房间都是不同的,放置哪些景德镇陶瓷餐具,墙上展示哪些藏品,这个只有我知道。所以我只能事必躬亲。
这段时间是有点辛苦的,每天早上8点我就过来了,要提前跟工人沟通具体怎么做,要面试员工,要接待朋友,晚上10点能回家就算早的。
现在我们在试营业阶段,餐厅开始运作,有一些展品还没布置到位。
对于我来说,陶瓷行业很熟悉是老本行,但是做餐饮我就是外行了,我现在是在跨界运作,很有再次创业的味道。
真是得活到老学到老啊,小时候觉得学习很难,现在我还是要不断学习,只不过不是从书本里学,而是在实践中学。
(在陶瓷艺术餐厅吃饭,不止是吃饭)
我会抽时间去拜访其他餐厅老板,吃饭喝茶,取经学习。回来也要跟厨师长学习。餐饮行业里面有很多窍门,搞不好就踩坑。
当然,面对新市场,新挑战,我也没什么畏惧。
因为这么多年走过来,大风大浪都经历过,懂得了什么都不可怕,遇到事去解决事就好了。
会馆的楼顶可是别有洞天,以后我会在上面种上花草,种上小菜,晚上在上面看看星星,吹吹海风,和朋友们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这种日子想想还是很美的,这就是我理想的退休生活。
(其中一个单间)
我来到深圳以后,其实从来也没有忘记自己是景德镇人。我积极参加老乡会活动,现在是景德镇商会常务会长,商会有200多位会员。
我这个昌南会馆,既是一个宣传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窗口,也要让景德镇的老乡朋友来了,有回家的感觉。
(景德镇领导来深圳考察)
在深圳,很多人对景德镇陶瓷一知半解,光听说景德镇陶瓷好,好在哪里,怎么好,都是需要我们这些陶瓷人来做宣传教育工作的,我们要在下一代中国人心里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我开的这个景德镇陶瓷会馆,将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窗口,也要成为教育基地,为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献出一分力,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使命。
来深圳这20多年的时间里,我没有换行,一直在陶瓷行业里深耕,围绕陶瓷文化做文章,也搭上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快车,一路走来,算顺风顺水吧,我感恩这个时代。
(珠山八友王大凡之孙、景德镇泰山北斗王锡良之子、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采来我会馆)
经历三年疫情,有一些人没有坚持住,创业失败了。其实没什么,
谁都会经历失败,看我的经历,不也是从失败里爬出来的吗?关键是心态,多反思一下自己,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我应该怎么办。
平时为人处事做好,困难的时候也就有人帮你。
要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瓦器,所有艰难困苦不过是上天对你的陶造。
最后,我诚挚邀请各界朋友们,来深圳百合花卉小镇的景德镇陶瓷会馆做客,品尝美食,欣赏景德镇的陶瓷艺术。
我不善言谈,但是如果你跟我聊陶瓷,那就有说不完的话了。期待着在景德镇陶瓷会馆和你们相遇。
【口述:余选集】
用户评论
故事太精彩了!一个普通的古董店,就藏着这样一份惊天财富,光绪花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代表着一份历史传奇。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里也有几件老物件,该找个人好好鉴 appraisal 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60后老板好厉害啊!眼光不错,竟然能从一堆杂物中找到这么宝贵的宝贝。真是命运多舛吧,经历坎坷最后却意外收获了巨富! 我觉得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只要坚持努力,说不定哪天就能翻身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起来古董拍卖市场确实很刺激,有时一件看似普通的物品价值连城,让人感叹历史的力量啊。 只是这种事情概率太低吧,像这种光绪花瓶的命运传奇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很有感染力,让我了解到了古董收藏的一丝门道。以前我总觉得这些老物件无趣,看样子是应该多学习一下了!也许哪天也能淘到宝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太耸拉了!说光绪花瓶改写命运传奇有点夸张吧,毕竟人生幸福的关键还是在于自身努力和经营,偶然的机会或许只是锦上添花。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认为文章过度渲染了光绪花瓶的价值,其实很多古董都是以文史价值为主,经济价值并非最大化的元素。 希望这种追求经济利益的目光不要忽视了文物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个新闻后,我更想去博物馆看看那些真正的国宝级文物,去感受它们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魅力。 光绪花瓶只是众多珍贵文物的样本,这些文物见证着中华文化的辉煌!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的写作风格有点庸俗,过度渲染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古董店的真实情况并不像文章描述的那样夸张,大多数古董店店主都是兢兢业业地经营着,通过收藏鉴定、交易等活动传承和传播历史文化遗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那些喜欢历史的爱好者来说,学习认识各种古董很有趣,特别是了解它们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意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购买古董时一定要认清自身的需求和预算,避免盲目跟风,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篇文章感到很失望,因为它的叙事方式过于单薄,缺乏深度挖掘和批判思考。一个光绪花瓶的命运传奇能反映什么?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背后的社会现象、文化背景以及对历史传承的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想了解这60后老板背后的故事了!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能在古董行这样地方找到自己的归宿? 或许这是一个更真实的传奇故事,值得更多人去探寻和思考呀!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光绪花瓶只是一件具体物品,而它身上的故事也反映了古董产业的繁荣发展。 古董交易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蕴含着文化传承、收藏品价值以及社会变迁的历史痕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启发: 即使是平凡的人,也会因为一些偶然机遇而改变命运。 一件光绪花瓶,为一个人的生活开了个新篇章! 也让我思考哪些事物值得我去珍惜和拥护?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印象中古董店的老板都是很有经验的老先生,他们仿佛了解每一样物品背后的故事。 这60后老板的经历让人好奇,他是不是收藏了很多有故事的古董? 比如这个光绪花瓶背后有哪些秘闻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传奇式的新闻报道,或许能吸引人的眼球,但它不能真正地展现古董行业的真实面貌。 古董交易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经验和市场判断力去操作的复杂行业。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描写了很多关于光绪花瓶的故事细节,让我更加好奇这种历史时期文物背后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是什么? 或许可以多看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者专业文章来深入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60后老板的遭遇表示同情,命运多舛确实让人心酸。 但是我也相信,即使没有这件光绪花瓶,他一样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董鉴定和交易确实是一门需要专业技巧的手艺活,希望以后有机会去参观一些博物馆或古董拍卖会,看看那些真正的国宝级文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用户评论
这故事太感人了吧!我也是很喜欢中国文化和古玩的,虽然还没遇到像这位老爷爷一样的幸运。希望我以后也能在生活中找到一样属于我的人生转折点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光绪年间的瓷器,听起来就很贵重,要是能亲眼看到该有多好啊!佩服这个60后的眼光和手 Dân,能在古玩市场这么大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真感人!有时候感觉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吧!或许就在某个寻常的角落,隐藏着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是我们没能发现而已。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喜欢古玩!从小就喜欢看老物件。以前我还去过一些展会,看看那些历史沉淀的味道和纹路。这篇文章真是让人受益良多,重新激发了对古玩收藏的热情!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啊,我想问问老爷爷他现在开什么样的店,是不是专门卖光绪年间的瓷器?我也好去看看,说不定能淘到宝贝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60后在古玩市场开小店?有点难度吧!现在年轻人都在追求潮流,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太少了。希望更多人能够像这位老爷爷一样,传承经典,守护中国文化。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光绪年间的的花瓶看起来一定很精美吧?作者能不能多分享一些关于它的信息呢?比如它有哪些独特的纹饰、颜色和寓意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古玩市场做生意确实需要眼力劲儿,还得懂行的!这位老爷爷真厉害,不仅眼光好,还能抓住机会,赚到大钱。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觉得人生真是太不容易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为生活奔波劳碌,却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大感悟,让我们更珍惜眼前,努力奋斗,也许就能像这位老爷爷一样,在逆境中找到幸福的转折点。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玩市场竞争激烈不说,还要分辨真假,风险很大啊!佩服这位60后的勇气和智慧。也希望更多人能够正确看待古玩,不要盲目跟风,以免上当受骗。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有个老朋友喜欢收藏古玩,他总是说每个物件都像一个故事一样,蕴藏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情趣。看来我得去问问他,是否认识这位开店的60后老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听起来很励志,但是我觉得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假古玩的泛滥、市场监管的薄弱等。需要大家提高警惕,理性对待古玩市场。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光绪年间的瓷器,真的很有收藏价值!我也对这些古玩很有兴趣,以后有机会要去看看看看,希望能像这位老爷爷一样幸运!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喜欢古代文化,但对于古玩市场还是比较谨慎的,毕竟价格昂贵又有真伪之分,需要专业人士辨别。希望更多人能够理性看待古玩投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位60后的故事让我意识到,有时候命运真的充满了意外!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也许就能遇到改变人生轨迹的那一份机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写的很有故事性,也让人看到了古玩的魅力。希望作者能够继续分享更多关于古玩的故事和知识,普及更多的文化底蕴。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觉得古玩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价格波动大、真伪难辨等等。投资者需要谨慎行事,不能盲目跟风。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喜欢这些历史故事,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光绪年间的瓷器一定非常美丽精致,我也想去看看是不是真的像文章里说的那样贵重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