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境界高远,胸襟开阔,思维跳跃,一言一行中不乏天马行空之举,加上他知识渊博,风趣幽默,擅长用典,一些看似轻松平常的言谈举止,往往饱含深意,因此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未解之谜”,为人津津乐道。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两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谈,由此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访华期间,尼克松为毛泽东带来了一些别出心裁的礼物,我方也出于外交礼节,向尼克松回赠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礼物,但尼克松还不满意,他听说毛泽东是超一流的书法家,便亲自开口向毛泽东求取一副墨宝。
毛泽东欣然应允,挥毫泼墨,送给尼克松12个字——“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尼克松看后如获至宝,但这12个字究竟有什么内涵,他却一头雾水,摇头不解。
其实,不光是尼克松,很多中外学者也对这12个字的内涵进行过分析研究,但距离毛泽东赠诗尼克松一事已经将近50年,这12个字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1972年2月的尼克松访华,震惊了世界,但这一幕并非中美双方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准备,尤其是毛泽东主席,煞费苦心作了一系列神秘而富有戏剧性的铺垫。
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间,美国始终是中国最大的敌人,甚至可以说是不共戴天,但国家不同于个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当时间进入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6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在珍宝岛爆发武装冲突后,昔日的苏联“老大哥”彻底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秀肌肉”,甚至声称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般的核打击”,这已经是赤裸裸的战争威胁和核恐吓了。
当然,老对头美国也不甘寂寞,不断升级对越南的侵略,美军飞机和战舰频繁“打擦边球”,不时侵入我国领海领空,严重威胁我国南部的安全。可以说,中国是“腹背受敌”,“两头受气”,国家安全形势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地步。
高层感到了极大的压力,究竟该如何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
这种情况下,首先是美国传达了示好的信息。
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以后,通过《华盛顿星报》把苏联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般的核打击”的信息巧妙地告知了中国。在这之后,尼克松更是频繁示好,在各种公开场合表达对中国的好感,甚至在一次会见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记者时称:“如果说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想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
毛泽东何许人也?始终洞察全球局势的他,通过这件事敏锐捕捉到了美国人对中国的主动示好,开始探讨中美联合对抗苏联的可能性。
有一次,毛泽东对周恩来说:“美苏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
毛泽东打了一辈子仗,深通韬略,当然知道不能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道理,毕竟哪怕是一对一单挑,中国相比美苏还是国力略逊一筹,更遑论两面作战了。
说完,毛泽东交给周恩来一个特殊任务:研究中美联合的可能性。
同时,老人家直接点名指示,由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名老帅具体负责研究国际形势和战略问题,特别是中国对苏对美的战略取向,形成书面意见供中央决策参考。
毛泽东一声令下,72岁的叶剑英,70岁的聂荣臻,68岁的陈毅、徐向前,如同当年打仗一样,立即进入角色,四位老帅废寝忘食,经过6次共19小时的讨论,迅速形成了《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上报毛泽东和党中央。
这份材料的最终结论是——从战略上可以打美国牌。
叶剑英借用历史故事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中、美、苏就相当于魏、蜀、吴三国鼎立,中国应借鉴诸葛亮“东联孙吴,北拒曹魏”的战略方针,联美抗苏!
这个建议正中毛泽东下怀,他投桃报李,也安排了一系列向美国示好的行动,包括邀请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特别是“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彻底让美国人明白了中国政府的“真意”,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在飞机舷梯上,他看到周恩来如一棵青松般站立,远远便向周恩来伸出自己的右手。当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周恩来感慨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丰泽园菊香书屋接见了尼克松,进行了一次改变世界的会晤。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毛泽东用自己的智慧、机敏,幽默、风趣,洞察全局、富有哲理的思维和谈话征服了尼克松,让尼克松见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领袖。
这次访华,尼克松精心准备了一些礼物。
为了礼物,白宫方面伤透了脑筋,他们不懂中国,既不懂中国的历史文化,也不懂中国的现在当下,他们不知道中国人会送些什么,也不知道该给中国人送些什么。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曾送给中国一颗月球带回来的岩土,但中国似乎对这块被美国人视作珍宝的月球岩土并不感冒,白宫一度考虑送卢赛特(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材质的纪念章,后来觉得这种合成材料上不了台面,只好作罢。
最终,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三件礼物:日本“阿波丸”沉没的详细经纬度图和船上的珍宝清单、一对麝香牛、两棵来自加州的参天美国杉树。
“阿波丸”号是日本一艘远洋邮轮,装满了日本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掠夺的珍宝,据说还有从中国窃取的“北京人”头盖骨。1945年4月1日,“阿波丸”号在行驶至中国福建省平潭牛山岛以东海域时被美军潜舰击沉,船上无数珍宝全部沉入海底。
需要说明的是,麝香牛和杉树都是活的。
两头麝香牛分别叫“米尔顿”(Milton)和“玛蒂尔达”(Matilda),他们于1972年4月9日抵达北京动物园,只是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似乎有些水土不服,没能生活太久,其中“米尔顿”1975年2月病死,“玛蒂尔达”死于1980年。
至于两棵巨大的美国红杉树,其中一棵刚抵达中国就因为虫害枯萎,另一棵被栽种在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一直生长得很茂盛,成为数十年来中美关系的见证。
另外,尼克松还准备了4样私人礼物送给毛泽东,分别是:
瓷制天鹅、水晶玻璃花瓶、尼克松的名片和高脚杯。
瓷制天鹅由美国新泽西州波姆陶瓷艺术中心烧制,造型十分精美,不过美方在运输过程中不慎将天鹅的第五根羽毛碰断,只好用胶水接上,但还是能看得出来粘接的痕迹,所以尼克松在送礼物时很不好意思,深表歉意。
毛泽东微微一笑,一语双关地说:“中美关系不是也让你接上了吗?”
尼克松听后,顿感放松,对毛泽东的大度和幽默更加敬佩。
来而不往非礼也,尼克松给毛泽东送礼,毛泽东也要回礼。
毛泽东回赠的礼物很简单——4两茶叶,“大红袍”。
尼克松知道中国茶叶驰名天下,但4两茶叶也太少了吧,当下神情便有些异样,周恩来看出尼克松的不悦,微笑解释说:“这可是毛主席送给您的半壁江山啊。”
尼克松更迷糊了,区区4两茶叶,怎么会是半壁江山呢?
周恩来进一步解释说,这种“大红袍”是稀世珍品,母树只有3棵,每年产量极其有限,就连毛主席自己手里也只有8两,拿出4两送给尼克松,岂不就是“半壁江山”?
尼克松恍然大悟,物以稀为贵,这4两茶叶我可要收好了细细品味。
尼克松收好茶叶之后,又向毛泽东求取墨宝,他在访华之前做足了功课,不仅专门研究了毛泽东的成长和革命历史,还阅读了一些毛泽东著作和诗词,知道毛泽东是中国当代的大诗人、大书法家,便坦率向毛泽东开口。
毛泽东欣然应许,挥毫泼墨,送给尼克松12字墨宝。
这12个字并不复杂,是3个四字成语: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尼克松对毛泽东题写的这12个字奉若至宝,但由于毛泽东没有给出直接的解释说明,所以尼克松始终不明白这4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而随行的美国代表团成员,包括翻译和一些所谓“中国通”在内,也都是一脸懵圈,不解其意。
尼克松回到美国后,毛泽东回赠的礼物引发了美国各界的强烈兴趣,尤其是研究毛泽东和中国文化的各路专家纷纷对这12字墨宝进行解读,但大多都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头雾水,大家都搞不明白这位东方伟人究竟要表达什么玄机。
此后余生,毛泽东从未解释过这12个字的真实含义,这也使得12个字成为未解之谜,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最后还是一个叫罗斯·特里尔的美国人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罗斯·特里尔,师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问题专家、国际汉学家费正清等,曾撰写出版《毛泽东传》、《毛泽东的后半生》等著作,其作品拥有极大影响力,堪称国外研究毛泽东的头号专家。
罗斯·特里尔凭借自己对毛泽东的研究,对这幅12字的书法作品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1,“老叟坐凳”,讲的是一个老头坐在凳子上,暗喻中老人是美国,正在傲慢地看着整个世界,殊不知世界已经在悄悄变化,美帝已经跟不上形势,有坐井观天之嫌。
2,“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一名女子羽化登仙飞上月球的故事,暗喻中国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表明中国科技实力的强大。
3,“走马观花”,本意是粗略地浏览观察事物,毛泽东用这个成语暗示尼克松在中国的访问十分简短,如同走马观花一样。
总体来讲,这12个字充分显示出毛泽东对中国国力的自信,对美帝国主义的蔑视。
罗斯·特里尔对这12个字的解释,看起来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也符合毛泽东一贯自信、乐观、强大的形象,因此得到很多中外学者的赞同。
那么,毛泽东赠给尼克松的12个字,真实内涵究竟是什么样?
尼克松出生于1913年,时年59岁,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时年79岁,比尼克松大了整整20岁,1972年时已经进入暮年。毛泽东一向乐观,喜欢谦虚自嘲,自称“老叟”符合毛泽东当时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是他老人家的自喻、自嘲和谦虚。
如前所述,尼克松访华时,国际风云动荡,世界很不安宁,“老叟坐凳”寓意方方正正,四平八稳,毛泽东应该是用这一成语暗喻自己面对世界形势的云波诡谲,面无惧色,淡然处之,现出一种对自己和国家的自信与强大。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是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的,而尼克松访华是在1970年2月,因为“东方红一号”在此之前属于我国最高机密,不可能对外透露,毛泽东应该不会用它来暗喻,更何况“东方红一号”只是人造卫星,并非登月工程。
“阿波罗计划”即美国的载人登月工程,始于1961年5月,起因是美苏两国太空争霸,1969年7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2个半小时的月球地面行走,成功实现了“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毛泽东诗词中经常会有关于太空、宇宙的意象,七律《送瘟神》一诗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名句;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中有“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之语;《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中,毛泽东直抒胸臆,“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凡此种种,表明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胸襟开阔,超越寰宇,他老人家一直密切洞察着全球形势,“阿波罗计划”虽然是美国人的成功,但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大进步,对此毛泽东是肯定的、欣喜的,他以中国的“嫦娥奔月”故事比拟美国的“载人登月工程”,无疑是拉近了中美两国的关系,同时表达了对中美关系进一步提升的期望。
尼克松访是1972年2月21日至2月28日,加上往返不过8天,这对于隔离数十年,双方知之甚少的中美两国而言,无疑是一次短暂、仓促的访问,尽管双方共同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但在很多具体事宜上并未进行深入沟通。
毛泽东对尼克松这次访华显然也是不够满意的,毕竟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尼克松一个美国人走了一圈不过是走马观花,怎能真正参透?正因为如此,才有了1976年2月毛泽东邀请已经卸任的尼克松访华。
毛泽东用走马观花这一成语,一方面是指尼克松访华时间仓促,水过地皮湿,有些流于形式,不够深入,更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另一方面则是暗讽美国两党执政的虚伪性,共和党、民主党交替执政,轮流坐庄,你方唱罢我登场,如同走马灯一样儿戏。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解放日报、北京晨报等。
《毛泽东年谱》虽然比较全面记载了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和活动,是研究毛泽东生平重要的参考文献,但任何资料都不可能确保绝无遗漏,穷尽一切事实,不能因为《毛泽东年谱》和尼克松回忆录没有提及,就否认此事的存在。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解放日报、北京晨报等官方媒体都曾公开刊载过尼克松访华,其中都提及毛泽东赠尼克松12字墨宝之事,而这件事确实很符合毛泽东的一贯风格,幽默风趣,英明睿智,举轻若重。
用户评论
这个故事太有趣了!毛主席的书法确实厉害,但“中美和平共处”这十二个字,的确有些微妙啊! 尼克松当时感觉困惑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两国关系那时候复杂的很。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毛泽东送书给尼克松,还是个这样有深意的作品,不得不服毛主席的政治智慧。尼克松可能没太明白这背后的含意,但50年来无人解开谜底,也说明了书法背后隐藏着某种隐喻或许超越语言本身。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也许是中文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尼克松未能理解这十二字的意思吧。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确实很难被人真正跨越理解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毛泽东送书这个举动真是很有料啊!虽然尼克松没明白当时的意思,但我相信这段历史会永远被人们津津乐道。毛主席的书法和他的政治眼光一样伟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十二个字确实很微妙,是不是毛主席对未来的预言?中美关系的确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和平共处”这个目标始终是大家的希望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尼克松搞不好连书的含义都不懂,人家毛主席那是真懂得外交! 不过说起来50年来没人解开也挺让人纳闷的。那段历史信息缺失也太多了吧,应该多挖掘挖掘。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也许只是单纯的 毛主席想给尼克松送点中国文化的东西,就挑选了这幅书法作品。不是每个人都能精通书法、文学艺术,也不能总是一味地深思玄意才对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美关系这个历史话题还是很有趣的,不知道未来的发展会怎样。希望两个人之间能永远像“和平共处”说的那样相处下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不太喜欢毛主席这种故意卖关子的方式,尼克松读不懂没关系,应该直接解释清楚嘛,搞得人家一直困惑到现在!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也许这十二个字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含义,就是单纯的毛主席的心意?我们现在想多了,毕竟当时尼克松访问中国的时候,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平静,很多可能性在其中。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永远没答案了。时间太长了,相关历史资料太少了,而且涉及到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真不好评判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十二个字如果只是单纯的书法作品,我想毛主席一定很有自信,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书法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让人惊艳的地步。尼克松对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可能就不如毛主席那样的深厚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文化差异是造成很多问题的根源。尼克松也许真的很难理解“和平共处”这十二个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毕竟东西方文化理念确实存在很大区别。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事情没什么好奇怪的,中美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复杂,双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不相同,沟通难免会出现一些误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毛主席真的太会玩了!给尼克松送这幅书法,既是外交手腕,也是对中华文化的展示!真是一个妙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故事很像是中美关系的缩影。表面上看起来“和平共处”,但实际上各种矛盾和利益纠葛还在暗地里交织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太看好这种带有目的性的礼物送法。尼克松虽然没理解,但这并不能改变毛主席想表达的意思吧? 真实的交流应该更加坦诚直接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知道这幅书法藏在哪里啊?希望能有机会亲眼看看毛主席的书法,了解一下“和平共处”背后的真实含义。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带有隐喻和深层的礼物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啊! 也许这就是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用户评论
哇塞,原来毛泽东送给尼克松的书法还有这么个深意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那本书只是普通礼物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样子,外交上的小细节也能透露出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尼克松当时可能觉得挺难理解的吧?毕竟文化差异太大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太博大精深了,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一定完全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简单的一个汉字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化交流真是件神奇的事情,让人意想不到。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现在有人能解密这十二字书法的含义就好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这个书法作品还在不在美国的国家档案馆里。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或许这本书就是中美关系的见证之一。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想当年两国关系的转变,真是个令人感慨万千的话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有一天我能有机会好好研究一下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说起来,现在的国际形势比以前复杂多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也许今天的领导人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去处理这些复杂的局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不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中美关系可能会更加和谐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起尼克松访华时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历史性时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我们应该尊重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任何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去回顾和学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有更多关于它的资料出现。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样的故事真的很吸引人,让我对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无论哪个国家,都应该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话,建议你可以多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背景和文化。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