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储蓄的习惯,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存零钱,家家户户都收藏着大量的流通币,虽然图案版别变化不大,但流通币对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成本最低的收藏品之一,收藏流通币也是最流行的收藏活动之一。单调的流通币尚且如此,图案多样的纪念币更是难以逃出收藏者的视野。
流通纪念币设计的特殊性
部分流通纪念币虽然在规格上与常规流通币相近甚至相同,但其特殊性却较为突出。如早期白铜1元纪念币与1元长城币,在材质、尺寸、重量等方面完全相同,但图案设计却截然不同。贺岁币正面图案与1元流通币相同,但材质、品相有明显差异。有的流通纪念币甚至在材质、面值、图案等方面与流通币毫无共同之处。这一切差异,显然受到贵金属纪念币设计思路的影响,造就了流通纪念币与生俱来的收藏基因,也是流通纪念币在收藏、投资环节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纪念币作为礼品流通的初衷
流通纪念币虽然被官方冠以“普通”的标签,但从发行初期开始,其主要针对的就是礼品需求,从国家礼品、央行礼品、银行礼品,到普通百姓的礼品需求,一应俱全。比如,有专为参赛运动员设计的世乒赛礼品包装、香港慈善家的希望工程礼品,还有全球罕见的建行精制币礼品。据说马年纪念币的礼品包装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枚。纪念币的礼品包装种类繁多,有的甚至极其复杂,使得包装本身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小众收藏品。不仅包装不同,一些礼品币的制作工艺也与对应的纪念币不同。显然,流通纪念币的礼品属性成为其偏离流通功能的重要驱动力。
央行将纪念币发行量增至5亿枚,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巨额发行,将流通币从收藏投资市场“挤”到流通环节,这一目的显然失败了。进入流通所需的发行量,不是绝对量,而是必须明显大于潜在存款量的相对量。
现实生活中,人民币的赠送、收藏需求导致流通人民币买卖现象客观存在,完全禁止并不可行。必须正视收藏、赠送需求,如果发行数量不超过存放数量,纪念币就不可能出现在流通环节。
用户评论
每次看到这些老收藏家的讨论就来点评论,想问一句现在流通中的纪念币还能值钱吗?记得小时候爸妈给我存了一些,也不知道现在放着是宝还是一堆废纸。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马年纪念币我还真有点印象!那时候好像很受欢迎呢!不过我现在也没见到几个朋友还留着它哎~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现在流通的纪念币价格越来越低了,买回来感觉不太值,不如攒钱买基金或者股票更稳妥一点吧。发行量确实很多,没啥稀缺性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不理解有些收藏家为什么那么喜欢纪念币?就是个硬币而已啊,我觉得与其去追逐这些“投资”机会,不如好好学习、掌握技能才更有价值.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就听说过很多关于马年纪念币的故事,那时候很多人都在 hoarding 。现在看来好像也值一些钱了么。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行数量多导致价格低估也是常事,就像有些稀有的东西,反而价格很高,这和市场供求规律有关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更喜欢把纪念币当做收藏品,而不是单纯的“投资”工具。每枚纪念币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这才是我觉得更珍贵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流通纪念币价格的确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啊,有时候涨的时候感觉很有收获,跌的时候就有点心碎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一张精美的马年纪念币!那时候觉得很酷炫,现在放在家里当做装饰品还挺好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外公是个老收藏家,一直提醒我要好好保管纪念币,他还说将来一定会涨价的,不知道未来怎么样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呀,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收藏的一些硬币,那时候真觉得它们很珍贵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紀念幣還是有文化價值的,可以讓我們了解歷史和民族風俗。雖然投資價值有限,但作為一種收藏品還是很不錯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个想法,收集纪念币的同时,可以记录下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新闻事件,这样更能增加收藏的深度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流通紀念幣數量多导致供大于求,市场价格自然就會壓低。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总听人说投资纪念币很稳健,现在看来是时代进步了观念也在改变啊,年轻人好像对这些传统投资方式不太感冒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意义,让我更加了解了一点关于纪念币的市场规律和收藏之道。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