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照沧海,珍珠落泪;日照蓝田,玉带炊烟。”我对蓝田的向往,源于李商隐的这首名句,很有启发性。
蓝田因玉而得名。秦献公六年(公元前379年),秦始置蓝田县,县东南有蓝田山。《太平寰宇记》记载:“山出美玉。”《周礼》注:“玉以最美者谓之丘,次美者谓之兰。”因县出美玉,故取名蓝田。”
在蓝田,这座山叫玉山,这条河叫玉川。在秦岭深处,蓝田玉静静地躺在群山之间、河床之上。
盛与世
鼎湖延寿宫,汉武帝的临时宫殿。
在遗址旁边,玉商曲金旭修建了蓝田玉文化博物馆。蓝田五千年的玉器生产历史被搬进了博物馆——无论对于博物馆老板曲金旭,还是对于更多的蓝田人来说,这都足以成为他们骄傲的资本。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玉种蓝田”四个大字。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太白金星给穷秀才杨伯庸做了一个梦:“晴日,南山日出日落,轻烟掩玉面。”还给他一桶石头,让他在平地上种上石头。伯庸种下石头,看到石头上长出了玉。后来,他用玉做媒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
“玉出蓝田”大概是农耕文化的一种信仰与情怀,新疆产玉的地方叫和田,陕西产玉的地方叫蓝田。
蓝田玉多呈翠绿色,但也有乳白色、黄色、红色、黑色等混色。矿物学称其为蛇纹石化大理岩,民间称其为五色石。相传女娲炼制五色石补天的地方就在蓝田骊山一带。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开始佩戴蓝田玉,在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出土用蓝田玉制作的玉璧、玉匕首等。
今人或许难以想象,五千多年前的先民,是如何从无数的石头中挑选出玉块,再用石磨、石钻,把可能还带有锋利棱角的玉条磨成温润的玉簪、玉环,系在发髻、脖子上。
但人们由此知道,中国人爱玉的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蓝田玉文化一直延伸到中华文明的深根之中。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神木石峁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125件玉器中,有一把用蓝田玉制成的玉铲,它极薄而锋利,厚度仅有0.2厘米。也许现代人对我们祖先的所有猜想和疑问的答案,都封存在它无声的记忆里。
历史上,蓝田玉一直非常著名。
秦始皇统一六国,初步确立统治后,命相国李斯用蓝田玉铸玉印。《太平御览》引《玉玺谱》云:“秦得蓝田玉,铸八方龙钮印,令李斯刻鱼鸟文,上书‘受天命,帝王万岁’或‘受天命,万岁万福’。”
汉武帝茂陵出土一件四神纹玉门环,方35厘米,由整块玉雕成,重十余公斤,集浮雕、线刻、钻孔等工艺于一体,是汉代蓝田玉雕中最为精致华丽的一件。
△王永科玉雕作品,余茹拍摄
玉是东方文化的一个神秘符号,承载着太多的审美信息和隐喻符号。
“头戴蓝田玉,耳后戴秦珠。”这是汉乐府《玉林郎》中美人的标准配置,在蓝田玉的映衬下,女子更显娇美动人。
“太真善于吹磬,皇帝便下令用蓝田绿玉制作磬,技艺精湛。”从《杨贵妃传》的记载可以知道,蓝田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可以发出清脆、持久的乐音。
《本草纲目》对蓝田玉的止痛、镇静、美容等功效有详尽的描述,在民间文化中,蓝田玉甚至被赋予了长寿、长生不老的神奇幻想,唐代甚至出现了吃玉之风。
《说文解字》云:“玉者,五德之美石也。”孔子认为玉有仁、智、义、礼、乐、忠等十一德,认为玉为君子所佩。因此,凡是带有“玉”字或玉意的人或物,都变得极为珍贵。
唐代上层社会盛行以蓝田玉装饰冠冕、朝服、剑鞘等。《新唐书》记载,玉带按个人品级而分,有严格的等级界限。
山水的灵气、历史的重量,赋予了蓝田玉独特的气质:它成为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精灵,常常出现在美丽的传说与典故里。
去蓝田之前,我想象中的玉应该是个头小、质地光滑、摸起来温润如玉、“冰清玉洁”的。但蓝田的玉并不适合把玩,大多都是大块的玉,雕成屏风、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各种造型……大的比人还高,小的则需要双手小心捧着,每一块玉都有自己的性格。
如果说和田玉可以制成珍贵的扇形佩饰,轻盈得一手可握,那么蓝田玉则可以制成终南山,气势磅礴,如同这里郁郁葱葱的山川、草木。
浪费时间
来到蓝田,首先映入眼帘的总是大大小小的蓝田玉店。
店里摆满了各种玉器,从摆件到珠宝一应俱全。不过,仔细询问就会发现,还有很多来自外山的玉器——和田玉、岫岩玉、南阳玉、阿富汗玉、玛瑙、翡翠等占据了大部分柜台,而作为东道主的蓝田玉却没能占据“C位”。
外山玉石取代了主打景点,是因为蓝田没有玉石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历史上,蓝田玉确实出现过短缺的情况。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玉山发生地震,百余级山体崩塌,玉矿塌陷,玉苗被彻底掩埋,从此,曾经繁华的古蓝田玉消失了近千年。
明代《天工开物》中提出了“蓝田无玉”之说:“蓝田无玉,所谓蓝田玉,乃葱岭玉的别称,后被误认为是西安蓝田。”
直到清初,蓝田玉才被重新发现。
民国《续蓝田县志》记载:“县东有玉山,古为玉石产地,今其矿已稀少,惟辋川采玉川产玉石种类繁多,质硬细腻,乡人及西安石匠常采之,制成小器物、摆件,俗称采玉。”
2002年,陕西省地质局对蓝田玉进行普查,发现4条玉石矿带,5个玉石矿体,玉石储量达1000万立方米。
但长期以来,由于采用传统的炸山采石开采方式,蓝田玉原料多为地表矿物,品质较低,一些企业无资质、违法开采,不仅造成玉石资源严重流失浪费,也破坏了秦岭生态。
20世纪80年代的“玉石热”使蓝田玉风靡全国,供不应求,被加工成枕头、屋瓦、健身球,甚至景观石、铺路石。
△陈勇玉雕作品,余茹拍摄
△周江文玉雕作品,余茹拍摄
蓝田玉市场鼎盛时期,全县有四五百家玉器店,盖房子、开餐馆的人,都转行做玉器生意,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争抢生意、竞相压价的现象时有发生。
蓝田玉商会会长杨波坦言:“不注重工艺、做精品,而盲目批量生产、赚快钱,对于玉石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
一个玉枕几十元,一个玉镯十几元。久负盛名的蓝田玉,却被人为当石头卖,一度被打上以次充好、低档的标签。蓝田玉爱好者不禁感叹“淑女有少女之身”。
玉石材料是玉雕艺术家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这些粗加工的玉枕、健身球、景观石消耗了大量的玉料,从2013年开始,出于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蓝田玉的开采已经停止。
“以前蓝田玉是按吨卖的,每吨400元,现在1万元都买不到,品质好的料子都直接按块卖。”杨波这几年囤积的玉料都在用,不禁担心“把家里的钱都花光”。
善于雕刻
“抛砖引玉”这句话用在这里非常恰当——蓝田县国营玉器厂的前身是县砖瓦厂。
1986年,刚过20岁的何仁安成为县玉器厂的一名临时工。上班第一天,他对这份工作很熟悉——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家砖瓦厂,他经常和老师荀修林一起来借厂里的砂轮磨玉。
何仁安艺术功底扎实,曾跟随蓝田玉雕技艺传承人荀修林学习数年,很快就能带徒弟,后来被青海一家玉器厂“挖走”,从一名玉雕工干到厂长。
十多年后回到蓝田,何仁安发现昔日的徒弟们都开起了玉器店、玉器厂,但很多玉雕师傅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洋和尚”。
何仁安创办玉雕工艺技能培训学校的初衷,是为了培养蓝田自己的玉雕艺人。
走过四五条后街小巷,就到了何仁安的玉雕技艺培训学校。学校有两间平房,大一点的用作教室,小一点的用作工作室。墙上挂满了玉雕设计稿,桌子上摆放着几十件雕工工具,墙角堆满了玉料。
这个不起眼的院子里,已经毕业了600多名玉雕学徒,有的因为“收入不稳定,无聊”而离开,有的则留下来当起了玉雕艺人,后来成长为玉雕大师。
“能经受住时间考验而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工匠。”这让何仁安感到欣慰。
说到这里,何仁安首先想到的是张华伟。和老师何仁安一样,今年40岁的张华伟如今也是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走近张华伟的玉雕工作室,机器磨玉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拉开门帘,只见张华伟正在水磨机下精心雕琢,眉毛、头发上沾满玉尘,宛如“白毛女”。
张华伟却浑然不知这一点,他的手、眼、心都集中在那半雕的纹饰上:上方的红色部分雕成了花瓣的形状,下方的翠绿色部分正好是树枝和树叶的形状,白色和墨色的部分则雕成了一只小鸟,扑扇着翅膀,仿佛准备飞翔。
蓝田玉颜色多样,张华伟会根据原玉的颜色、形状,对每一件玉器进行设计,先画线稿或者草图,然后切料、画图、雕刻。在她看来,“玉雕不是普通的商品,是艺术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做这份工作,就得能坐得住。”张华伟花了三个多月时间雕刻这件不到一尺高的摆件,至今仍未完成。由于雕刻精细,她的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如果不经过雕琢,无论多么珍贵的玉石也只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可见“雕琢”是将其打造成器物的关键。
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只能依靠磨削和锤击,青铜器和铁器发明之后,工匠们开始专注于雕刻:先用雕刀雕刻玉石,然后开料,而钻孔则是最重要的工序。比如,玉石需要镂空,就得先钻一个孔,用钢丝锯穿过孔,拉紧弓弦,然后按照一定方向进行“镂空”。
“磨是为了进一步塑形,滚是为了把边角打磨得更深。基础产品完成后,再勾线、抹平底纹,玉器加工专业术语叫勾、折、撞。最后两道工序是抛光和修饰。”张华伟告诉我,汉长公主墓中的青铜玉衣、玉器都是采用这种制作工艺制作的。
在传承传统玉雕技艺的同时,张华伟还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周金富,为掌握镂空技艺,他曾5次赴浙江。
张华伟眼光更开阔,阅历更丰富,他更看好蓝田玉的发展前景:“其实蓝田玉中有很多优质玉料,非常适合雕刻高档工艺品,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玉雕师傅。”
“天下最好的玉,就是蓝田玉。”在张华伟看来,这是解决玉石材料问题的一个办法。“比如同样产于秦岭的商州玉,从硬度、色泽、质地等方面看,都和蓝田玉没什么区别,其实也是蛇纹石化的大理岩,从矿物学角度看,就是蓝田玉。”
杨波的观点则更加“出格”:“我们要跳出蓝田的范畴,只产蓝田玉,否则就是‘端着金碗乞讨’。”
在他看来,在中国四大名玉中,精神象征和文化传承是蓝田玉相较于其他名玉的最大优势。但现实情况是,蓝田玉商会120家会员单位大多以销售玉镯、平安扣等初级产品为主,与旅游、文创等深度结合较少,真正以蓝田玉文化为卖点的企业几乎没有。
“蓝田玉体现的是一种包容、柔和、生生不息的文化态度。”蓝田县蓝田玉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鲁建说,重塑蓝田玉的文化自信,不仅是经济上的判断,更是文化格局上的定位。
用户评论
真的非常喜欢这个名字,“蓝田玉”。我第一次去那里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更清澈了。蓝色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还有那片闪耀着蓝色光芒的玉石…一切都让人感到无比宁静和美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碧蓝田野”充满了期待!我以前从没听过这个地方的名字,不知道藏着什么宝藏。是不是可以写篇攻略介绍一下这里的景点和美食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起来,“蓝田玉”这种东西以前也见过,记得在我爷爷家有一块儿做成戒指的,颜色很淡雅,也很像这篇文章说的那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名字“碧蓝田野”有些文绉,有点不接地气。不如叫个简单点的名字,比如“蓝色牧场”什么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正想找个地方放松一下,看来“碧蓝田野”是个不错的选择啊!希望能有机会去那里看看那些闪耀的“蓝田玉”,感受一下那份宁静和美好。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写的真好,把“碧蓝田野”描绘得仿佛就在眼前!我特别喜欢你用“蓝田玉”来形容那种玉石,充满了诗意。以后有机会我也去看看 “碧蓝田野”。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artigos e textos sobre o tema.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有些文章标题太华丽或者不切实际了,像“碧蓝田野”,估计是虚构出来的吧?没有这么完美的地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名字很诗意,但也怕到时候去发现只是普通的风景,那会让人失望的!希望“碧蓝田野”真的像文章里说的那样美丽。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个标题,“碧蓝田野蓝田玉”,感觉像是一篇关于仙侠故事的描述,很好奇作者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这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文章,特别是“蓝色田野”和“蓝田玉”这些词语让我觉得非常梦幻!希望有机会去体验一下作者描绘的那种神秘感。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文章标题都喜欢用华丽的词汇来吸引读者,可是内容并不一定匹配。这个 “碧蓝田野” 就好像是个谜题,我期待它能带给我真正的惊喜。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标题“碧蓝田野蓝田玉”,太梦幻了!感觉作者像是把童话写进了现实世界里。 希望能看到一篇真实、朴实的描述的文稿。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碧蓝田野” 和 “蓝田玉”这两个词让人联想到很多美丽的意象,期待文章内容能带我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什么不写一篇关于“碧蓝田野”实际情况的报道呢?比如当地的人们生活怎么样,环境保护状况如何等等? 这样更真实、更有价值。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就应该专注于传递信息和观点,不要追求过于华丽的标题。 “碧蓝田野蓝田玉” 这类词太空泛了,缺乏实际意义。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希望“碧蓝田野”这样的美丽地方能够得到保护,让更多人去欣赏它的魅力!文章可以带有一些环保理念,呼吁大家共同守护自然环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碧蓝田野蓝田玉”,我更想了解它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渊源。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这地方的文化挖掘和探讨。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这种带有梦幻色彩的文章标题太油腻了,想要看一些真实、接地的内容。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