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探寻里望传统民俗文化精华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01拔花
新媳妇结婚后在婆婆和本家兄嫂的蛊惑下,庙会当天由婆婆领着或者十保人(兄嫂、邻居凑够十个人。)代劳,到娘娘庙上把贡品献到供桌上,然后上香、焦表,跪拜娘娘,向娘娘祈祷,然后在花架上拔一朵纸花,黄色的代表男娃,红色的代表女娃。拔花时还要看哪一朵花抖动得欢,说明是保生娘娘要赐给你的孩子,由婆婆拔上或十保人拔上,然后再拔上一柱燃着的香。一路上不能说话(说话就不灵验),香不能熄灭,一直拿到家里,插在媳妇的坑头。拔花时要给娘娘爷(ya)许下宏愿,来年还愿。拔花完毕,婆婆要给十保人准备四碟八碗,请她们吃喝,以示感谢。
02还花
庙会前一天下午,凡是上一年进庙求子拔花给保生娘娘许了愿的,顺利的得子的要进庙还愿,来时做一架纸花,拿上贡品献世食,进庙来给娘娘赠旗挂匾,披红袍、敬高香、焦黄表纸、奠酒鸣炮,全家人向娘娘磕头跪拜,感谢娘娘的恩德。然后拔一朵红长命花拿到家里放到坑角,祈保孩子健康长寿。
03还愿
孩子出生后,第一个二月初八庙会时,父母带着孩子到娘娘庙里还愿。来时带着黄表、祭香、献食等,有时还给庙里捐钱。
04坐月子
妇女生孩子的一个月里,不能外出,坐在坑头静养,叫坐月子。过去妇女产后坐在谷草上至少三天。一个月里足不出户,窗上还要遮光。期间产妇要加强营养,保证母子平安。现在大都在医院生产,三五天后回家静养。
05报喜
拿上结婚时绑好的谷草娃娃,在自家梢门上的两边用泥扒(pa)草,男左女右,男孩是有根的,女孩是无根的。用来告诉村人,自己家里生了小孩,给村人报喜。同事也要到丈人家里报喜。
06看月婆
女人坐月子时,身上见红恶露不断,因此男人是不能看产妇的,只有妇女拿着红糖、鸡蛋、挂面之类营养补品,在产后三天、十天、半月来看产妇,(看时要算好日子,孩子四、六天是绝对不能看的,相传容易见风叫“四六风”。)看时还要给新生儿拿红绳绑一些钱,以示关怀。
07吃展腰饭
产后三天,主家擀好面条,煮好红豇豆,然后把面条下到锅里,炒一大勺芫荽葱花,倒在锅里再调好味道,产妇接生婆和亲友一起吃饭。意在加强营养,让产妇吃了直其腰来,不再坐草。
08扒草吃喜
街坊邻居的人知道谁家生了孩子,便推选一位代表与主家商量,是否愿意让大家吃喜,如果愿意,大家在第三天早上点炮放鞭到家里庆贺道喜。过去是大家摊钱给婴儿买一挂银锁,给孩子戴上,名曰“百家锁”,意为大家管住孩子的吉祥之意。长者双手作揖,口中念念有词“淘喜、淘喜!”,主人也双手作揖,回道“淘喜、淘喜!”。然后大家把用谷草绑好的谷草娃娃交叉地用泥扒在梢门顶上,上面再插上几个写着美好祝词的红三角旗。旗上写着红梅结子、绿竹生笋(孙)、弄璋之禧(生男)、弄瓦之禧(生女),祖国栋梁、巾帼英雄等。扒草完毕,家里摆好酒席,让大家喝喜酒。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够充分,这个喜酒一般是凉盘菜、现成麻花等。
09走月子
主家得子以后,选择一个好日子(一般农历三、六、九不用瞅),在半月、二十天里,安排好,告诉娘家人和亲朋,家里备好酒席,到时亲朋带着礼物或礼金。在过去的娘家人做的满月礼品十分丰厚,小孩衣服、鞋帽、衣袜,全部缀在用整匹棉布卷着的棉布里,像一个小碌碡,用袱巾包裹着的大厚暄馍或者大项圈,中间可以让孩子的头钻来钻去。表示把孩子套住,免得有什么闪失、灾瘈。这都是显示娘家妈爱心和手艺的时候,婆家街坊邻居看后啧啧称赞,女儿心里满心欢喜。
10满月
也叫出窝。婴儿满月后第一次抱出屋里见世面,首先由奶奶安排一个全人(双亲、儿女都有的人),准备接应婴儿,并给孩子起名,奶奶把准备的红鸡蛋、馄饨大馍赠给全人,表示感谢。满月这一天是要走舅家的,让姥姥看孩子。
11回门
女子结婚第二天,按照风俗是要和女婿相跟上回娘家。娘家要把这一天当大事,准备好的饭菜款待女婿,邻居街坊要淘女婿的。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有些独生女家要安排这一天大摆筵席,宴请宾客。下午女儿回家时要从娘家带上红鸡蛋,以备晚上淘媳妇用。
12请人
无儿独女户为了延续香火,一般采取招婿的形式,像结婚娶媳妇一样,大操大办,把女婿迎到家里。这个过程稍显复杂,迎亲前一天,让女儿和女婿互换到各自家里,表面上仍然像结婚迎娶一样,把媳妇接回家里。在过去男的是要改姓的,以便到时能够埋到祖坟,写上神位。现在大都不改名换姓。
13给老人送饭
人埋葬后,孝子要给老人送饭三天,表示孝顺。下葬当日,天黑时分,把饭送到坟头,第二天送到村口,第三天在家里祭奠。送饭开始是干的,逐步是稀的,最后就是送茶水了。旧时有讲究,送饭时路上不能说话。
14开窑门口
老人不在后打墓,在开窑门时主家需要答谢打墓人,因此准备四碟八碗,犒劳打墓人。这是给父母打造生命的最后归宿,打造在另一个世界的住宅,因此孝子非常在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5清明上坟
上坟祭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对自己祖先的情感认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表达了先人对亲人的情感归属。现在清明时节,春和景明万物复苏,也是踏青的好时机。我们乡村是在清明前一天上坟,带上提前准备好的贡品和上坟馍,扛上铁锹,到时给犁头啃小的坟头培几锨土,然后压上表纸,磕头祭奠完毕,拔一把返青的麦苗,回家插在门上,别人看见就知道这一家已经上完坟了。蒸上坟馍是农村非常看重的一件大事,这是给祖先的贡品,一定要认真讲究,一个上坟馍重2斤左右,体型硕大,上面攀附着蛇、兔等小动物和代表富足的麦积等,馍心里包裹着用麸面和葱根组成的馍心,表示骨头和有根,让后辈有骨气和后代有人。
16拜干亲
一般是孩子小时候父母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给儿女拜一个干亲。去时带上孩子、礼物,给干父母磕头认亲,干父母并送给孩子碗筷、长命锁等物,并给孩子起名。干父母也称为义父母、干爹、干妈等。一般人拜干亲大都把孩子认到石经、铁匠跟前,据说这些人能驱邪避祸。有趣的是有的人认乞丐为干爹、干妈,据说乞丐走街串户,吃百家饭,生命力更顽强长久。干亲一旦认定,等同亲戚,红白喜事都有走动。
17治夜哭郎
初生婴儿白天安静正常,一到夜晚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人们习惯上把这些孩子称为“夜哭郎”。民间有许多治小儿夜哭的方法,我们本地最常见的就是在巷道大槐树上贴一个写有口诀的纸条,其诀为:“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的人看一遍,一觉睡到大天明……”。据说贴的时候要在夜深人静没有人看到才行,否则就会失灵,充满了浓厚的迷信色彩,在今天看来没有一点科学依据。
18压岁钱
除夕之夜,父母给小孩崭新的零花钱,待孩子睡着以后,压在枕头下面,孩子醒来非常高兴快乐。温暖了整个童年。据传古时候有一种身体黑、手掌白的小妖“祟”常在除夕夜出来害人,它趁孩子睡下,就用手在孩子头上摸三下,使其孩子被吓哭并发烧,退烧后孩子就变痴呆疯癫。人们怕祟来作怪,于是就在除夕夜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守祟”。过后人们给孩子枕头下压上铜钱,祟看见亮光一闪,就吓得逃跑了。日久天长,“祟”与“岁”发音相同,“守祟”变成了“守岁”,“压祟钱”变成了“压岁钱”。
19过小年祭灶王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春节来临庆祝活动的开始,这一天要祭灶。灶神也称灶君、灶爷、灶王爷等,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火崇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祇崇拜。灶头因有灶君所以在灶头有许多禁忌,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污物送入灶内燃烧等。小年这一天将备好的糖瓜等献品摆在灶前,烧香祭拜,诚信祈祷、奠酒,然后款款撕下旧的灶君像一起焚烧,并念念有词,希望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糖瓜就是黏住灶君的嘴巴,让他嘴甜说好话不说坏话。月尽除夕夜晚上再把他接回来。灶君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之说,供奉不同,在搬家安灶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乱套。
2036岁和45岁披红
近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安宁。据说,36岁是人生的一个大坎,需要系红裤带、穿红裤头、红袜子等。逢九的倍数也有小坎。这一年家里一般不安排重大事项,只求平安顺利。于是,每年36岁的和45岁的中青年要组织披红和祭拜。在正月十五早上到村里的几个庙上祭拜,祈求健康平安,万事如意,家庭美满幸福,并捐钱安排村里十五的社戏和晚上的焰火。其实,这是中青年事业有成,经济好转后,回报乡里的具体体现。
21嘻银钱
家中生孩子后,给族谱管理者报喜,把孩子名字续写在族谱里,目的是告诉列祖列宗吧,家庭添丁进口,给他们报个户口。是男孩缴一点嘻钱,最早是5元,表示一点心意。现在50元100元不等,随意。这个钱就叫嘻银钱,一般用于家族公共事务活动花销。生女孩一般不缴。
杜刚辰,万荣县里望人,任职于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
用户评论
我一直觉得民俗文化太棒了!传承几百年,每一项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意义。文章写的很好,让人对传统文化更了解,也让我重新燃起了对它保护的兴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很有感触。里望这些传统民俗文化的确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或许我们就能从中找到生活的 Wisdom 和一些积极向上的态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近倒是没有机会去接触太多传统的民俗活动,这篇文章让我突然想尝试一下,感受那种独特的氛围!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的真不错,文章分析的很透彻,对里望传统民俗文化各个环节的解读都很到家!希望越来越多人关注和了解这些珍贵的遗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小时候家里就常会举办一些传统民俗活动,现在想想那些经历还真是令人难忘!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提到的“精华”很有意思,它在现代生活中又有哪些体现呢?可以写一篇专门探讨这个方面的文章么?我很想看到你的更多思考!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里望的地方很多都是偏僻的村庄,这些文明也确实需要被人记录和发扬光大。希望能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工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不太喜欢过于传统的礼仪和习俗,觉得有些束缚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里望的民俗文化更加好奇,很想亲身感受一下那些古老的风土人情!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这些传统,甚至认为它们很老旧落后,希望通过文章可以唤醒他们的思考,让他们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的确有很多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逐渐被遗忘,我们需要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传统的民俗文化应该要多元化发展,不能一味地保守固守。需要结合时代进行创新和调整,才能得到年轻一代的认可和喜爱。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中说到“精华”,我认为不仅仅是指仪式或者习俗本身,更重要的是这些背后所蕴含的智慧、价值观,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深入探讨到哪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存在争议或问题,这会让读者有所局限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喜欢文章里提到的那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将来有机会去看望一下那些古色古香的里望村庄,感受一下那份独特的民俗气息!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保护民俗文化不仅是政府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用户评论
哇!这个里望民俗集锦好精彩啊!特别是那个关于嫁妆习俗,我以前还真没听过,感觉很有年代感。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不同地区民俗的介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是城里人,对这些传统民俗文化有点陌生,但看了这个集锦确实让我对家乡的文化多了几分了解和敬佩。希望这项传承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珍惜!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童年记忆里的一些民俗活动都被这里收录进来了!像是那个猜灯谜的场景,还记得小时候家人们围在一起说笑着,真是太有意思了!感谢作者用文字把这些美好时光记录了下来。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真不错,把各地不同的民俗文化都总结得非常清晰,图文并茂也很生动有趣。我觉得这种文化传承很重要,应该多关注和挖掘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里望这个地名我听过,但这些民俗文化我还是第一次知道!感觉很独特也很有趣,希望有时间去当地亲眼见证一下! 作者应该多拍些照片或者视频,能让更生动的展现出来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听说过很多关于里望的民间传说故事,看着这些实实在在的民俗记录,感觉这些故事都好像是真的发生过一样!历史和文化真的是很有趣的东西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里望民俗集锦”做得还不错,但有些内容还是比较详细,对于不太熟悉这些文化的读者来说可能有点吃力。建议作者可以适当简化一些冗长的描述,让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什么不收录一下其他地区的民俗?里望只是一个小地方,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精彩的民俗文化!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集锦”更像是一个普通的游记,并没有真正的展示里望民间文化的精髓。建议作者可以从更深层次阐述这些文化背后的意义和象征,才能让读者有更深刻的感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里望民俗真的很有特色!我特别喜欢那个关于龙舟比赛的描述,画面太美了!希望以后有机会去体验体验真实的里望民俗活动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里望这个地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想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独特文化。谢谢作者分享这份宝贵的收藏!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有些民俗在我看来感觉比较沉重和古老了,现代人很难理解吧?也许可以多介绍一些时代背景和人物故事,让读者更容易融入这些传统的文化习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里望这个地方名字很有韵味~希望能够有更多关于民俗文化的分享,能让人更深入了解到中国各地不同的传统习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图片和文字搭配得很好看,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的民间活动现场!感谢作者带我走进这幅浓厚的文化画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关于里望民俗集锦的内容,比如一些关于历史、传承等方面的介绍,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地方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文字描绘有些过于感性化了,感觉缺乏客观性和条理性。如果能以更加结构化的方式呈现,或许更容易让人理解和印象深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