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酷暑难耐不舍购空调,杭州市民坚守报刊亭:温情守望的角落的问题,以及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晚上7点半,老虞坐到了杭州建国北路一棵梧桐树下的躺椅上,眼看着最近核酸检测点的工作人员撤到了药房里吹空调。他不行。
老虞要看着他的报刊亭,即便很少有人驻足,即便停下来也会很快离开。
他的报刊亭编号为邮49号,小小的铁皮房子经过一天暴晒,比外头更热。
老虞从1998年就开始守着这里。
今年初,关过3个半月。
4月15日重新开门后,天气一点点变热,生意却没有像温度那样热闹起来。
但是老虞还是坚持着,他说要为养老多存点钱,他说还有人挂念。
天气越来越热
舍不得买空调
老虞,虞钰悠,老杭州人,今年已经七十岁了,5月29日刚过的生日。
“今天比昨天温度要低一些,还是很热。”眼前就是建国北路,车来车往的间隙里,偶尔能听见知了的叫声。
天色不算太晚,前方路口的晚霞刚刚落幕,可以预计明天又是一个晴好的天气。
老虞希望下一场雨,这样能够凉快一些。
因为报刊亭没有空调,小小一台电风扇,吹出来的风扑到老虞脸上,是一股股热浪。
入夜后,他索性在路边等着风来,可惜这天晚上的风和光顾的客人一样,不多。
老虞不得不拿出一把不晓得谁随手塞给他的塑料广告扇,慢悠悠地给自己送风。
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安装一部空调,“可是空调买买要几千,还要电费。”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老虞印象中,很少这么热过,“这才入伏,怎么就这么热了呢?”
天一热,人们出来更少了。
“往年夏天也热,但早上起来是凉快的呀。”自从开了这个报刊亭,老虞的一年四季被牵绊在了这里,早上6点多开门,晚上九十点钟回家,家不远,就在往南两个路口那个小区。
老虞说不要看这个报刊亭小小的,一个月也要1200元租金,“之前只要几百块”。
新尝试
卖报的同时也卖花
刚刚开始的那些年,生意是很好的。
那时候小小的报刊亭很拥挤,老虞一边回忆一边比划,之前这里是货架,报纸、书都是叠起来放的,一摞又一摞,放都放不下。
老虞原本是工人,工厂合并后,他看到有朋友开报刊亭生意不错,也跟着一起做,在这里开起了这家报刊亭,这么多年位置没变过。
“现在杭州剩下的报刊亭不多了,那时候延安路上可是很多很多的。”小小报刊亭格局一直没有大改过,只是门的右边加宽了一些,老虞说这里加了一些储藏的空间,原本想搞寄存服务的,但没做起来。
和鼎盛时期整个报刊亭装满报纸书刊相比,如今的报刊亭看起来有些“不务正业”:报纸种类不多,书刊亦然。反倒是充电线、插排、小文具、伞、玩具、贴纸等小玩意,占据了不少空间。
窗口,三个花瓶里的鲜花已经打蔫儿,地上摆着的绿萝看起来状态还行,满天星被风吹落了不少花苞,因此也被“雪藏”。
我关注这个报刊亭已经有段时间了,手机里记录了一些片段:
▲5月26日 摄
▲5月31日 摄
报纸书刊的生意不好做,报亭试图突围,开始尝试新的东西,4月15日重新开业后,加入了鲜花零售的业务。
鲜花生意好吗?
老虞笑了,“不像花店,我这里大家是按支买花,一支两支的,你说能挣着钱不?”天气凉快的时候还好,鲜花能放久一些。这两天,云南花田剪下,空运过来的花儿,一摆出来,两天就被“烤”蔫巴了,损耗的比卖出去的要多。
“之前进的玫瑰,一支都没卖出去。”老虞打算,夏天实在太热,鲜花生意就暂时先告一段落,等天气凉快了,再看看要不要再进些花来卖。
在他这里,矿泉水销量也不大行,有一天只卖出去3瓶。
老虞是理解的,大热天谁不想喝上冰冰凉的饮料呢,问题又回到成本上,如果添一台冰箱,加上电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今,路边隔三差五的店铺都顺带卖冷饮,老虞想想还是算了。
小商品市场进来的玩具,路过小朋友喜欢的多、家长掏钱少。玩具摆的位置很低,“小孩子嘛看见了总是说要,大人都会说家里有,一把拉走。”老虞说有时候也会有看起来不会网购的爷爷奶奶辈光顾,给家里的孙子孙女准备礼物。
每天取报的、定期买杂志的……
顾客中也有忠实粉丝
卖出去一份报纸能挣两毛钱。
“有时候一天能卖几十份吧。”因为大多数报纸是不能退货的,老虞不敢多进,“像《参考消息》卖不完是可以退的。”
杂志也是不退的。
除了部分配送,小小报亭里的东西大都需要自己进货。
杂志需要到两三个小时车程外的书城订购,这个月过半,销路最好的是《故事会》,6元钱一本,进了6本已卖完。老虞打算下月进8本,“不敢拿太多,卖不出去可不就砸手里了。”
他说除了报纸,《读者》、《知音》这些杂志还是会有人买,“有人就在这里光翻看不买,我不好说他们,其实心里很想他们能买走的。”
这么多年下来,也有忠实粉丝。
“每次来给我200块钱。”这是一位住在附近的顾客,会买多份报纸,等“存”在老虞这里的钱花完,再继续“充值200元”。
还有位顾客,连着好几年,每个月会花60块在老虞这买两本杂志:《小说月报》和《摄影世界》,杂志到的那天早上八九点经过时拿走。
也有人会花30块买《男人装》,还有人买《新周刊》。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客人太少了”。
在老虞的账本上,上个月报纸买卖,成本2500元,利润500元。
有人路过停住了脚步,老虞一喜,上前招呼,可惜只是打听附近有没有缝纫店。
老虞想了想,说刀茅巷菜场那边可能会有。
“现在房租贵,小店生意都难。昨天我看见前头又有两家小店关门了。”老虞抹了一把脸,“再过会儿就回家了,这么热,大家都在家里吹空调看电视,不会出来了。”
而他,第二天,依旧会一大早赶来守着这个报刊亭,“一来嘛弄惯了,二来多多少少也能存点养老钱。”
杭州街头报刊亭还有多少?
有人说,老虞守着报刊亭,也守着人生和生活。
有人说,报刊亭还在啊,以为都消失了,街头如能偶遇报刊亭,那该有多欣喜。
也有人说,报刊亭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时代和一座城市的印记,它的存在,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还有人问,杭州还有多少报刊亭?
梳理钱江晚报和浙江日报的数据资源显示,关于报刊亭,似乎每一次出现在新闻媒体上,都会引发一波讨论。
钱大伯是杭州最早的报刊亭经营者之一。2000年,他和妻子从杭州印染厂下岗,就在人生陷入迷茫时,杭州市政府把报刊亭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并优先接受下岗职工申请。凭着一张下岗援助证,钱大伯申请到了一个报刊亭经营指标。
也正是从那时起,杭州的报刊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成为市民生活中朝夕相处的益友,也成了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
报刊亭在钱大伯眼里比一般的生意多了一份特殊的责任。
只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曾经作为城市风景的报刊亭,在不少城市日益零落凋敝。
2015年12月,经营报刊亭的董大姐得到通知,为美化环境、保障交通,当年年底前,杭州主城区部分主要街道上的100余家报刊亭进行移除。这意味着,与她朝夕相处的报刊亭只能再经营不到1个月。
等到了2022年初,关于杭州报刊亭都要关了的消息再度在网上流传。
经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核实,报刊亭不是全部关掉,而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和提升。邮政部门当时回应钱江晚报:报刊亭将由最初的300多个减少至69个,“这69个报刊亭会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现。”(详情戳这里)
一位笔名叫“雨簌簌”的读者写来她和报刊亭的过往。报刊亭在她眼里是“城市街头的一道最具书卷味的风景线”。
她写道——
本来,等车是一桩挺无趣的事。可是,如果车站旁边有一个报刊亭,还有一个卖葱油饼的小摊子。那么,买一张热乎乎的饼子,再买一本散发着书香味的杂志,边吃边读,等车也成了一桩闲适的事。
有时,走在街上,突然遭遇一场阵雨,环顾四周,看见几步远有个报刊亭,连忙跑过去躲雨。自然不会傻乎乎地干等,于是顺手买一本杂志读读,便可解了等雨停的烦躁。
坐在报刊亭里的,多半是戴老花镜或近视镜的老爷爷、老奶奶,又或者是一对老夫妻。我曾经一度很羡慕那样的老年生活。想着,将来有一天退休了,我也去开一个这样的报刊亭。不料,人算不如天算,我离退休的日子还远远的,报刊亭却早早地退休了。
我依然记得单位附近的那间报刊亭。主人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戴着一副眼镜,白白净净、斯斯文文。当时,我还挺纳闷,一般坐镇报刊亭的都是老人家,也挺适合老人家,坐在那里收收钱即可,不需要风吹雨打,也不需要出力动脑。中年人是很少见的,连中年妇女都不曾见,更何况像他这样的壮年男子!直到有一天,看见那个男人拄着拐杖走出报刊亭,我才恍然大悟。
那时候,我也算是报刊亭的一枚常客,久而久之,我和他偶尔也会聊几句。一开始,我们像英国人一样聊天气。“哎,今天有点冷。”……后来,他知道我是个老师,就说,难怪气质那么好。我笑了,他是在奉承我吧,毕竟我是他的顾客。我也知道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这个病剥夺了他许多机会,可他又是那么喜欢读书,开这个报刊亭便是弥补了这个缺憾。
有很长一段日子,我没有再去报刊亭买杂志,因为智能手机开始兴起,里面啥都有,好看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我已经应接不暇……
现在杭州的报刊亭分别在哪?
更多消息等待记者更新。
值班编辑:实习生 吴嘉琇
用户评论
天气真的热到不行啊!佩服那些坚持在报刊亭工作的叔叔阿姨们,这份对工作和读者的热爱真是让我感动。希望他们能多喝水、晒太阳的时候注意防暑!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酷暑难耐的确是现实,但这种“温情守望的角落”却让人心生温暖,感觉回到了小时候老邻居之间互关互爱的年代。真真地很珍惜这样的传统和人情味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杭州市民啊不愧是被誉为“江南水乡”,这份淡泊且真诚的风骨真是赞!我住在北方,空调坏了还没修好,也感觉无比难受,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这个炎热夏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说不舍购空调这个观念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也承认在当下物价如此飞涨的时代,许多人确实会做出一些艰难的抉择。希望这些叔叔阿姨们能够得到更多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尤其是在酷暑难耐的日子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报道真是太感人啦!报刊亭一直都是城市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些守候在其中的工作人员就像是街角的风向标,既传递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成为连接邻里的共同话题地!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份坚守的精神值得被所有我们学习和尊敬! 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的心灵却失去了温度,更让我们怀念那些朴素真实的人情味。希望大家都能像这些报刊亭工作人员一样,对工作尽职尽责,热爱生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空调虽然很凉快,但这种不舍购空调的精神其实让人更加深思!面对物价上涨和生活压力,很多普通人都在做出艰难的抉择,这份坚守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东西真的比物质更重要. 想想那些身在美国工作的朋友们,为了买个房、换辆车而拼命努力的时候,他们是否也曾失去了做一些简单的快乐和满足?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小时候经常去报刊亭帮爸爸选报纸,那时候报刊亭总是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新鲜油墨的味道。那些工作人员都很有爱,还会推荐些有趣的杂志给我看。现在想想,那真是一种很特别的温情回忆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杭州市民真的是太厉害了!酷暑难耐都不换空调买,这种精神可真令人赞叹。希望他们能平安度过这个夏天,也愿更多人能够感受到这份温暖和人间情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理解他们的坚守态度很重要。但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帮助。毕竟,在酷暑难耐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和服务!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我们身边很多平凡而伟大的工作者们,他们为了生活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珍惜!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真的想感受人间温情,那你就应该去看一下这些报刊亭工作人员。他们朴实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会让你感受到一些来自心灵深处温暖!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酷暑难耐的日子里,许多人选择在家吹空调避暑,而这些坚守在报刊亭的工作者们却还在孜孜不倦地为读者提供服务。这份自律的精神令人敬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传统报刊亭文化越来越少了,希望能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保护!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回味,比如那些充满温情的人间细节,就像这篇报道中所描述的“温情守望的角落”。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挑战,有些人选择了逃避,而这些人却选择了坚持! 他们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力量和啟发,让我们明白,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光亮!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些报刊亭工作人员们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也希望这个“温情守望的角落”能够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城市!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用户评论
太赞了!现在很多年轻人追求生活品质,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位杭州大叔做得好,用这种方式守护这份记忆让人感慨万千。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可是真情实感的回忆啊,我从小就在报刊亭前看过爷爷奶奶买报纸的样子,那个年代的生活节奏很慢,人与人的距离也很近。现在很少有机会能感受到这种温暖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热天守着报刊亭不容易吧,佩服这位杭州大叔的坚持!希望他能照顾好自己,这种精神值得更多人学习和传承。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理解他舍不得买空调的心情,因为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很多传统事物已经渐渐被遗忘或者取代。但我觉得用这种方式守护这份记忆确实很有意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杭州报刊亭文化真是让人怀念,每次路过都能听到摊主朗读新闻声音,听着那熟悉的声音,仿佛时光倒流到过去,那时候生活的节奏没有这么快。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报刊亭买报纸的场景,现在越来越少人喜欢纸质媒体了,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种独特的氛围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位杭州大叔真是个好汉!夏天可真热啊,他还能坚持在报刊亭里工作,这份热情值得我们尊重。希望他的故事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我觉得时代进步了,很多传统事物都在发生改变,比如报刊亭这个场景。年轻人更喜欢电子阅读,纸媒正在走向衰退,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时候也需要放下手机,感受一下现实生活的感觉。这位杭州大叔的故事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其实蕴藏着深刻的意义,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文化和回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报刊亭能不能再流行起来?现在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线上阅读新闻,纸质媒体确实面临很大的挑战。不过还是要感谢这位杭州大叔,他用实际行动守护这份记忆,让人们想起过去的生活方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位杭州大叔的坚持很有意义,因为他不仅在守着报刊亭这个传统场所,同时也传承着一种文化精神。希望他的故事可以鼓励更多人关注传统和文化遗产的问题。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常去报刊亭了,但这份记忆依然值得珍惜。这位杭州大叔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一些传统事物的魅力,我们不应该轻易地遗忘或是放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小时候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去报刊亭买报纸,那时候生活比较简单,人们喜欢在这边聊聊天,exchange信息,现在看来确实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佩服这位热心大叔的坚持,虽然这些年阅读方式变了,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依然让我感动,希望未来更多人能珍惜和传承这份文化。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也可以理解这位杭州大叔舍不得买空调的心情吧,夏天这么热的天气谁都受不了,但他也想把这个报刊亭继续维持,希望能赚一点钱过日子!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热天舍不得买空调" 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空调好与不好,而在于对传统文化和人情味的坚持。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情和美好。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美好,我们不应该过度追求新潮的东西而忘记我们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相信这位杭州大叔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来说,这位杭州男子的故事确实有些感人,提醒我们在追逐潮流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